一、初生雛鴨的選擇和運輸
1.初生雛鴨的選擇
應選擇同一時間出殼、大小均勻,臍帶收縮好,眼大有神,比較活躍,絨毛有光澤,抓在手上掙紮有勁的雛鴨。凡是腹大突臍、行動遲鈍、瞎眼、跛腳、畸形、體重過輕的雛鴨,一般成活率較低,長得也不快。如選作種鴨用,還須符合品種的特征。
2.初生雛鴨的接運
接運初生雛最好不超過36小時。接運時,将雛鴨裝在鋪有稻草的竹簍内,簍的直徑為80厘米,高25厘米,每簍内裝50隻。天涼蓋上薄布,較冷季節蓋上棉被。接運途中,要經常察看雛鴨情況,發現重疊埋堆應及時撥開。要避免日曬雨淋和冷風吹襲。
3.雛鴨的飼養
初生雛鴨全身絨毛幹後,即可喂食、飲水。喂食前先進行潮水,也叫“點水”。就是先将幼雛放在竹籃内。然後輕輕的将竹籃放入淺水中,以浸水至腳背為準,任其自由飲水。時間一般5—6分鐘,不宜過長,但一定要使幼雛隻隻飲到水。“潮水”過後,把幼雛放在柔軟的幹草上,讓其自動理毛,等到毛幹馬上開始第一次喂食。另一種方法,是在幼雛的身上噴灑些水,促使互相啄食身上的水珠。注意不論哪種方法,都應在溫暖的環境下進行。早飲水有利于體内廢物的排除和殘餘蛋黃的吸收。
第一次喂食又叫“開食”,開食應在幼雛出殼後24小時内進行,過晚“開食”就要“老口”(即下食不快),影響幼雛的生長發育。開食料可用碎玉米或碎大米等,原則是以營養豐富、容易消化、适口性好又便于吸食。一般喂前多經過煮熟浸泡,有條件的可用30羽幼雛喂熟蛋黃一個。喂食的方法,是将撒在草席或塑料布上,讓鴨啄食,做到随吃随撒。個别不會吃食的幼雛,可将撒在其它幼雛的身上,以引其啄食。前3天不能喂得太飽,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因此,要掌握勤添少喂的原則,每次喂八成飽,每天喂6—8次。開食以後,逐步過渡到使用配合全價的“花料”,日喂次數仍然要保持5—6次。幼雛不懂饑飽,要經常觀察幼雛的消化情況,随時間調節喂食量。如發現嗉囊(食道膨大部)裡還積存較多,就要減少當餐喂量,必要時隻給水,不給食。
4.雛鴨的管理
(1)基本條件及要求
① 保溫要求:
一般采用給溫育雛法。不管采取什麼方法給溫,一般要求第一周保溫傘下溫度32—30℃,室溫25—24℃;以後每周分别下降1—2℃。至第5周起室溫保持在18—20℃(蛋用型鴨可以低1—2℃)。
②料槽和飲水器準備:
對料槽和飲水器的要求是方便于雛鴨采食的飲水,隻能将頭伸入吃料和飲水,但不能讓鴨進入,這樣既清潔衛生,又不浪費和水。剛出殼的雛鴨喂料時,可用大小為60×35厘米,緣高2.0—2.5厘米的料盤,每個料盤可飼養50隻雛鴨。2周齡的雛鴨可改用長料槽或圓盤飼喂,槽深約4—5厘米,每500羽雛鴨約需6米長的料槽。剛出殼的雛鴨最好用自動飲水器;也可用白鐵皮,陶缽,廣口瓶等制作,使用時在瓶口放一瓦片,讓水流出。3周後可轉用飲水槽,每500羽雛鴨需4米長的水槽,水的深度應保持在能浸到鴨的鼻孔為宜。
③育雛舍消毒:
雛鴨入舍前,育雛舍必須徹底地清洗和消毒。消毒方法可用有機酸消毒液進行消毒,如農樂等,也可選用1—3%的苛性堿溶液、2—5%的漂白粉溶液或3—5%的煤酚皂熱溶液進行消毒,具體參見說明書運用。消毒後将育雛室密封并空置2—3周後接雛。以舍飼為主的飼養管理上面介紹的飼養管理方法适用于蛋用型鴨(麻鴨),一般肉用型鴨(如北京鴨)多采用舍飼的方法,或以舍飼喂料主,牧飼為鋪。舍飼法的優點是,鴨子生活環境比較溫暖、舒适,冬季及春雨、秋雨、黃黴季節能照常産蛋,亦便于管理,适合于家庭小規模飼養。是蛋鴨高産的物質基礎。要保證鴨子吃飽、吃好。應注意搭配,組成平衡日糧,品種要多樣化且相對穩定,不要經常變換,更不能有啥吃啥。最好是人市場購買配合料。在使用配合料時,一定要根據産蛋率高低、氣候冷熱、體重大小、作适當變動,千萬不能不分情況一樣對待。谷物類可用粉狀、粒狀各半或全部粉狀混以其他加水拌成幹濕狀喂給。鮮貨(下腳)要煮透,青要新鮮,不可中斷。北京鴨一般每晝夜飼喂4次,即上午9點、下午3點、晚上9點、夜裡3點:停産鴨日喂二次,一般每日每隻消耗混合料3—4兩,青料3—4兩。麻鴨一般每天喂三次,早、中、晚定時給料,夏季天熱,早上一頓應提前(5點),晚上一頓要推遲(7點);冬季夜長,可适當喂些粒料。為了補充礦物質,可在舍内食盆裡放些碎貝殼、蛋殼等,讓鴨子自由采食。産蛋期間不論熟料和生料均為2.2—2.5兩,青料2—4兩。青料與精料的比例一般各為50%,但是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産蛋鴨過肥,可加大青草比例;不産蛋和人工強制換羽的鴨群,草料可占精料的70%以上,最多可達150%。青缺乏時,可喂大麥芽,效果很好。春季氣候轉暖,除增加鴨子在舍外活動時間,讓其多接觸陽光外,應抓好清潔衛生和防疫工作。特别是黴雨季節,天氣潮濕,容易發黴,疫病也開始流行,因此要抓好防疫工作,保持鴨舍清潔幹燥,飼槽、飲水器等要勤洗。夏季天氣炎熱,舍外應有樹蔭及涼棚,晚上可在舍外過夜,舍内窗戶應全部打開,勤撤幹沙土保持幹燥,可割些青草或椿樹作墊料,既可造成涼爽環境,又能起到防病的作用。秋季晝夜溫差大,要盡量減少飼養管理條件的突然變化,否則會影響産蛋率。秋季日照時間漸短,夜間可人工補充光照,以增加産蛋量和延長産蛋期。每平方米鴨舍要有4—5瓦的光源,燈泡安裝在離地面1.8—2.0米處,并不使留下黑暗的角落。補充光照的時間要恒定,每天早、晚固定開、熄燈時間,使補充光照與自然光照每晝夜達14—16小時。為此,在舍内應設有兩套照明,一部分光線較弱,可作為鴨群休息時用;一部分強光照明,供飼喂和刺激活動時用,沒有電燈的地區,可用煤油燈代替。冬季飼養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作好保溫工作。舍内鋪清潔幹燥的墊草,每天必須清除,翻曬。最好用溫水拌料,飲水也用溫水,嚴防吃雪和飲冰水,避免造成停産。在氣候不低于零下10℃和沒有大風的情況下,鴨子仍可放出。但當舍内外溫差過大時,放鴨出舍前,應先打開窗戶,使冷空氣徐徐流入,待舍内外溫度接近時,再放鴨出去,以免感冒。鴨子多在後半夜産蛋,一般從半夜1點左右開始,到3—4時最多。春季和夏季産蛋時間較早,産蛋集中,冬季較遲,産蛋時間拖的較長。此外,産蛋窩對于鴨子産蛋有很大的影響。在冬季缺少墊草做窩,或者墊草潮濕,即使飼養條件很好,也會影響産蛋。因此,要注意添加墊草,勤曬勤換,保持墊草清潔幹爽,既利于母鴨産蛋,也可避免弄髒鴨蛋。還需要指出的是,母鴨有時産不正常的蛋,通常叫做異常蛋或畸形蛋,較常見的軟殼蛋,甚至還有無殼蛋。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鈣和維生素D,在早産或輸卵管發炎情況下,亦能産生軟殼蛋。
防治的方法:一是在日糧中增加一些含鈣豐富的礦物質,如蛋殼粉、貝殼粉、石粉等;另一點是在母鴨産蛋時,給以安靜的環境,避免受到驚吓。
二、成年鴨的
1蛋鴨品種選擇
選擇生産性能好、性情溫馴、體型較小、成熟早、生長發育快、耗料少、産蛋多、利用率高、适應性強、抗病力強的品種。成母鴨2年内留優去劣,第3年全部更新。
2配制及配方
按谷物類占50%~60%、餅粕類占10%~20%、魚粉或豆粉10%~15%、貝殼粉1%、食鹽0.5%、多種維生素0.2%~0.5%的比例來配制。産蛋期參考配方:玉米45%、米糠20%、麸皮6%、豆餅10%、魚粉10%、菜籽餅6%、貝殼粉1%、骨粉1%、食鹽0.5%、禽用多種維生素0.5%,有條件的亦可用商品蛋鴨料。
3飼喂方法
粉碎配制後加水拌勻、以手捏成團松手即散為度,一般每晝夜飼喂4次,即早晨5時、上午10時、下午3時、晚上9~10時各投喂1次,最後1次應增加喂料,讓鴨吃飽。每隻鴨日喂量125~150克。休産期的鴨群日喂2次即可。
4适時開産
蛋鴨開産時間為150日齡前後,如産蛋過早容易早衰,如過遲則會影響經濟收入。具體做法是:控制青,以防撐大腸胃,120日齡後逐漸增加喂食數量,提高質量。
5放水
每天飼喂後将鴨趕下水洗浴,夏天每日4~5次,也可自由放水,夜間鴨群吵鬧不安時仍需放水1次,每次20分鐘,冬天每天上午10時,下午2~3時各放水1次,每次5分鐘。放水後,冬季讓鴨曬太陽、夏季讓鴨在陰涼處休息,切忌暴曬。
6公母搭配
鴨的性欲越強,産蛋愈多。因此,産蛋鴨群中要配備足夠的公鴨。小群飼養每100隻母鴨配一隻公鴨,大群飼養每200隻母鴨配養1隻公鴨,可提高産蛋率5%~8%。蛋用種鴨每20~30隻母鴨配養1隻公鴨。商品鴨在産蛋期、休産期、換羽期将公鴨隔離,以免騷擾。
7老鴨補料
産蛋1年後的老鴨要補喂魚肝油,每月補喂7天,可使老鴨多産蛋,并可延長高産年限。
8強制換羽
夏末秋初蛋鴨停産換羽,此時應采取人工強制換羽,方法是:頭兩天停食停水,第3~5天給水停食,第6天起喂正常料量的一半且供水,第7天恢複正常,以促使換羽快而整齊,使蛋鴨統一開産。
9墊料
舍内陸面用稻草、麥稭、谷殼或木屑等作墊料,隔天加墊料1次,在産蛋處墊高一些。結合鴨舍的通風透光,防暑降溫使鴨舍保持清潔、幹燥。夏季也可鋪墊一層泥沙或石沙。
10補充光照
秋冬季節由于自然光照縮短,使鴨的腦垂體和内分泌腺體減少,影響産蛋,故必須采取人工補充光照。一般要求每天的連續光照時間應達到16小時,可在鴨舍内每隔30米安裝一個60瓦燈泡,燈泡懸挂離鴨背2米高,并裝配燈罩。每天早晚2次開燈,即淩晨4時開燈,上午8時關燈,下午5時開燈,晚上8時關燈。開關燈的時間要嚴格固定,同時還要在每間鴨舍内安裝2隻3~5瓦弱光燈泡照明,以免關燈後引發驚群。如遇大雪、濃霧、連日陰雨等陰暗少光天氣,晚上要适當提前開燈,早上則可延長關燈的時間,必要時可全日照明。實踐表明,補光的蛋鴨比不補光的蛋鴨其産蛋率提高20%~25%。
11增喂夜食
一般夜間補料比不補料的蛋鴨可提高産蛋量1%左右。因此在秋冬季要給蛋鴨增喂夜食。夜間補料時應注意兩點:其一要供足飲水,其二是夜間所補料的蛋白質不可過多。
12減少應激
蛋鴨代謝旺盛,對污染的空氣特别敏感,因此平時應注意通風換氣。每當鴨群戲水時要将鴨舍所有的窗子打開。
平時在鴨舍内不要大聲喧嘩,更不能手拿竹竿追趕,恐吓鴨群。冬要保暖夏要降溫,盡量減少冷熱應激對蛋鴨的不良影響,使蛋鴨生活在安靜、舒适的環境中。
13防異常
當蛋鴨出現蛋的個體變小,蛋殼變薄,産蛋時間延長,喂水、上岸羽毛潮濕即往鴨舍裡鑽等情況時,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一般常用以下幾種方法:(1)提高質量,特别要增加蛋白質;(2)經常趕動鴨群,增加運動量;(3)增加光照;(4)鴨舍保溫,最好加喂液體魚肝油,每天每隻用1毫升拌料,飼喂3~4天。
14搞好衛生
鴨舍的室内外運動場要經常打掃幹淨,食槽、水槽要經常洗刷消毒,一定要新鮮,切忌飼喂黴變,飲水要清潔。鴨舍要加強通風透氣,保持空氣清新,防止氨氣對鴨的刺激。墊草要勤換,确保幹淨、幹燥。鴨愛好清潔,羽毛弄髒後,就立即将鴨趕入水中清洗,否則鴨會因羽毛污損而感染發病,甚至停止産蛋。
15定期消毒
每周可用20%的生石灰乳或用2%的氫氧化鈉或3%的複合酚(消毒靈)等對圈舍運動場進行消毒,飼槽及用具可用百毒殺等消毒。對飼喂的青和飲水可采用0.02%高錳酸鉀溶液進行處理。
16定期防疫
切實做好防疫工作。預防鴨瘟,可用鴨瘟弱毒,雛鴨20日齡後接種,每隻腿肌注射0.5毫升,成鴨每次每隻胸肌注射1毫升,成鴨每隔6個月注射1次。預防鴨霍亂,可用禽霍亂氫氧化鋁菌苗,雛鴨20日齡後每隻腿肌注射1毫升,3月齡時胸肌注射2毫升,免疫期為75天。也可用土黴素,按100隻鴨用25萬單位的土黴素5粒的劑量研末混入或溶于水中,2~3周喂1次。
強迫歇蛋鴨早下蛋
蛋鴨下了一定數量的蛋以後,就會歇蛋換毛。自然條件下,等換完毛再下蛋,需2~3個月的時間。當發現蛋鴨歇蛋并常用自己的嘴來回啄毛時,給歇蛋鴨強制拔毛,即先拔去歇蛋鴨兩翅正反兩面較硬的長短老羽毛,然後圈養,喂給優質。待半個月左右,歇蛋鴨就開始下蛋。
三、蛋鴨高産高效飼養技術
(一)、選用優良品種。年産250-300枚蛋的優良蛋鴨品種有:紹興鴨(适合圈養、放牧)、江南1号和江南2号(适合圈養)、攸縣麻鴨(适合放牧)、莆田黑鴨(适合軟、硬海灘飼養)和恩施麻鴨(适合海拔800-1200米山區飼養)等。
(二)、選址與建舍。場址應遠離村莊、城鎮、禽類交易地、工廠、土壤、水源無疫病污染及其他污染的池塘、水庫、水流緩慢的溪河邊等地适合建舍養蛋鴨。場地土質應透氣和透水,最好是沙質地,還要避風向陽,與水面保持5度左右的緩坡。
鴨舍實用面積以每平方米6-8羽計,每棟棚舍以養900-1000羽為好。鴨舍用竹、木搭建,寬8-10米,長控制在70米以内,邊檐高2-2.5米,高度自定。四周用草簾挂到屋檐,内用透明塑料膜擋風。舍内每100平方米安裝60瓦電燈3盞、15瓦的2盞。舍前應有一塊幹燥、略斜但平整的比鴨舍大2倍的運動場。鴨的水面運動場應大于鴨舍三倍以上,并在四周圍網或建竹籬笆。
(三)、雛鴨飼養管理。蛋鴨以在4月至5月中旬養"早春鴨"最好,也可在6月養"晚春鴨",或在8月養"秋鴨"。
雛鴨應在24小時内先開水,後開食。飲水可用飲水器或淺塑料盆或淺水盆盛水。1-5日齡最好供應冷開水或純淨水,水中放1-2%葡萄糖;5日齡以後飲幹淨水即可。開水後,喂大米悶熟的米飯,(拌入10%的葡萄糖水、10%的韭菜更好)。3天後按10-20%投喂螺、蝦、蚯蚓、小魚等,也可用5%的魚粉拌料投喂。從第三天起,還應在日糧中加入10-20%切碎的青,或在水面投喂水草、浮萍等。1-3日齡控制食量,隻讓吃7-8成飽;此後敞開喂料,每次吃飽為止。10日齡内的雛鴨晝夜喂食6次(白天4次,晚上2次);11-20日齡每晝夜喂4-5次(白天3次,晚上2次;或白天4次,晚上1次)。此後據覓食情況而定。15日齡以内要晝夜防止雛鴨紮堆,應将舍内溫度調控到最佳範圍。雛鴨多時,要按照強弱分群飼養,每群300-400羽。
(四)、四季飼養管理
1、春季:要保持鴨舍幹燥、通風,勤換墊草,做好消毒及清潔衛生工作,每天人工補充光照4-5小時。為有利高産穩産,日糧中粗蛋白質含量應達18%,代謝能每公斤達11.3-11.7兆焦,青、精料各占50%。母鴨開産時,50公斤拌入1公斤蜂蜜連喂3天,停2周後再喂3天。如此輪番投喂,不僅可防鴨瘟,還可提高産蛋率。蛋鴨從15周齡起應補鈣,劑量為日糧的2.5%;此後逐步提高;當産蛋率60%時,日糧鈣含量為2.5%;産蛋率65-80%時為3%;産蛋率80%以上時為3.5%。鈣源為貝殼粉或骨粉或蛋殼粉。日糧中還應保證維生素D的供應,以控制鈣、磷比例為5-6.5:1。根據産蛋率的高低,每天保證14-17小時日照很重要,以利于體内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的吸收,進而提高産蛋率。
2、夏季:抓好防暑降溫工作。将鴨舍四周草簾卸下,以利空氣流通。堅持早放鴨,遲關鴨,傍晚不趕鴨入舍,夜23-24時才趕入舍内。要保證鴨群有充足飲水,最好是井水。青年鴨忌日糧中蛋白質含量過高,以免導緻早衰,産蛋期縮短。要多喂粗、青,以防性早熟。此外,青年鴨最好不喂顆粒料,應喂混合粉料。因為顆粒料能刺激食欲,引起鴨生長過肥,不利産蛋。對春季産蛋多又沒換羽毛的鴨,在日糧中加入1-2%炒熟研碎的芝麻或菜籽等,能提高夏季産蛋率。夏季還要适當降低舍内鴨的密度,注意用具、場地的消毒及衛生。
3、秋季:為保持高産率,應施行人工補充光照,保持每天光照16小時,同時适當補充動物源蛋白質及青料的供給。對已停産的鴨應剔出或提前淘汰或強制換羽。
4、冬季:搞好防寒保暖,及時将鴨舍四周草簾挂上,嚴防賊風侵入。勤換幹燥墊料并适當加厚。冬季日糧代謝能水平應提高到每公斤12.1-12.5兆焦。早上鴨應遲放,傍晚早關鴨,平時少下水,(上、下午氣溫高時各下水1次,每次10分鐘)。鴨放出舍前要在舍内噪鴨5-10分鐘。冬季應補充人工光照,保持每日光照16小時。

四、鴨常見病及預防
(一)、維生素缺乏症
症狀:出現多發性神經炎,痙攣,貧血,消瘦,生長緩慢,關節腫大,站立不穩,病鴨相繼死亡。
防治:在日糧中添加青綠和多種維生素粉,對維生素缺乏嚴重的雛鴨,按鴨體重每公斤用維生素B11毫克,每日分3次喂服。
(二)、鴨病毒性肝炎
該病是由鴨肝炎病毒引起的小鴨的一種急性、緻死性傳染病,病程短,發病率和死亡率高。該病主要發生于3周齡内的雛鴨,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季或早春季節多見。
防治措施預防鴨病毒性肝炎,首先可通過高免血清免疫種母鴨或種鴨用病毒性肝炎,使其小鴨在2周内不發病。其次對無母源抗體的小鴨可在1~7周齡内,接種雛鴨用病毒性肝炎弱毒,同時也可直接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液接種1~3日齡雛鴨,可使雛鴨在10~15天内免受鴨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當雛鴨開始發病,對初發病和未發病而受威脅的鴨群,應立即對每隻鴨皮下注射0.5~1毫升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液,從而阻止本病的傳播。同時,對病雛鴨也可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抗體進行治療。治療劑量是:每隻雛鴨皮下注射1~2毫升,注射1~2次即可,注射後第2天病鴨死亡情況可以得到控制。
(三)、鴨流感
本病是由A型病毒引起的輕度呼吸道症狀的疾病,常繼發細菌感染而死亡。
症狀鴨突然發病,發高燒,病鴨表現不同程度的呼吸症狀,咳嗽、打噴嚏,鼻腔内有漿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慢性病例無特征性症狀,僅見羽毛松亂、消瘦和生長發育緩慢。
防治措施本病無有效的治療藥物,也無進行免疫接種。因此,要加強飼養管理和防疫消毒工作,一旦發生此病,要立即對患鴨進行隔離。同時,為防止細菌繼發感染,可選用氯黴素每天按0.04%均勻拌入,連續喂4~5天。
(四)、鴨瘟
鴨瘟俗稱大頭瘟,又名鴨病毒性腸炎,是由鴨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此病傳播速度快,不同品種、性别和年齡的鴨均可感染,其中以1月齡以下雛鴨發病較少,成年鴨和産蛋鴨發病和死亡較為嚴重。該病程一般為2~5天,慢性在7天以上,死亡率達90%以上。
防治措施目前,還沒有治療鴨瘟的有效藥物。但當鴨群發病後,必須嚴格封鎖、隔離和消毒病鴨及所接觸的環境。用抗鴨瘟高免血清(也有用聚肌胞)對病鴨進行早期治療,每隻成鴨肌肉注射1毫升,每3日1次,連用2~3次,可達到一定療效。同時,也可用鴨瘟胚化弱毒苗和雞胚化弱毒苗進行預防接苗,5個月後再免疫一次,種鴨每年接種兩次,産蛋鴨在停産期接種,3月齡以上鴨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期可達1年。
(五)、鴨霍亂
該病是危害養鴨業最重要的傳染病之一,鴨霍亂又稱鴨巴氏杆菌病或鴨出血性敗血病,成年鴨發病多。
防治措施目前,禽霍亂莢膜亞單位苗對鴨的預防接種效果較好,對于産蛋鴨來說,在30日齡左右注射1次外,3個月齡時要再注射1次,以後每半年接種1次。治療鴨霍亂的藥物很多,如磺胺類藥物中可用磺胺嘧啶和磺胺二鴨基嘧啶,抗生素中可用青黴素、鍊黴素和土黴素,近年來多采用氟哌酸和喹乙醇。
(六)、鴨大腸杆菌病
鴨大腸杆菌病又稱鴨大腸杆菌敗血症,可侵害各種年齡的鴨,但以2~6周齡的雛鴨最易感染,發病急、死亡快,是鴨的多發病。
防治措施大腸杆菌病是由于鴨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緻使抵抗力降低而發生的,因此應加強對鴨的飼養管理,做好清潔、消毒工作。目前國内已有大腸杆菌滅活苗和與鴨疫巴氏杆菌混合菌苗,可在20日齡和120日齡時各注射1次。發病鴨可用以下幾種藥物治療,青黴素、氯黴素粉、土黴素堿、痢特靈(呋喃唑酮)、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
(七)、鴨副傷寒
鴨副傷寒又稱鴨沙門氏菌病,1~3周齡雛鴨多發病,死亡病高,是鴨的一種常見疾病。
防治措施首先要嚴格對種蛋的消毒,防止蛋殼被污染。對病鴨要及時淘汰,定期對鴨舍和用具消毒。堅持滅鼠,消滅傳染源。雛鴨發病後,可選用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呋喃唑酮、土黴素、金黴素、四環素和氯黴素等均勻拌在中按要求用量可起到治療作用,鍊黴素或卡那黴素可肌肉注射,每隻每日2.5毫升,連用4~5天,效果較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