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喬治·A·羅梅羅推出了改寫喪屍片風潮的驚世之作《活死人之夜》,奠定了其“喪屍鼻祖”的地位。
之後若幹年,他又相繼完成了《活死人黎明》《活死人之日》(又名《喪屍出籠》)《活死人之地》等作品,這些電影中統一遵循的“喪屍五定律”逐漸成為電影人拍攝喪屍片的準則和共識。
除了人所共知的“喪屍五定律”,喬治·A·羅梅羅電影中的喪屍還有哪些特點,又在哪些方面影響了後來的喪屍片?
“活死人系列”中的喪屍,經曆了從外到内的進化 從外形上看,在喬治·A·羅梅羅第一部電影《活死人之夜》中,喪屍并非如今影視劇中面容扭曲、滿臉血污、猙獰可怖的形象,而是與正常人類幾無差别。連電影中也介紹說,喪屍看起來“看相普通,隻是神情恍惚,是看上去像人,行為卻像野獸的怪物”。
在其後的《活死人黎明》中,喪屍的皮膚在質感上仍然沒有太大變化,隻是顔色變為明顯的青灰色。
《喪屍出籠》則更進一步,皮膚上的明顯褶皺和血污成為喪屍的标配。
到了《活死人之地》中,喪屍在外形上終于開始接近現代水準,具體表現為眼球渾濁、目光呆滞、面容扭曲,甚至臉上血肉翻出。
從運動能力上看,“活死人系列”中的喪屍一直有着“永動機”一般的體能,但從《活死人之夜》到《活死人之地》,喪屍的速度和爆發力雖有進步,卻仍然遠不如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更不要說比肩《釜山行》中奔跑迅猛的喪屍了。
從認知能力上看,“活死人系列”中的喪屍除了啃食活人的本能之外,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認知能力。早在《活死人之夜》中,喬治·A·羅梅羅就賦予喪屍使用工具的技能,影片最後喪屍大軍手持棍棒等工具沖破了幸存者所在的農舍,母親海倫也被屍變後的女兒用水泥鏟子殺死。
在《活死人黎明》中喪屍則被賦予記憶,不少喪屍在超市中遊蕩正是因為保留着生前對購物的記憶,飛行員屍變後也是因為記得之前所在的位置,才找到了主角們的藏身之處。
到了《喪屍出籠》,在科學家的訓練和調教下,喪屍鮑勃甚至學會了開槍,并生發出情感。科學家死後,鮑勃猛甩着身上的鐵鍊顯得出離憤怒,最後開槍打死了軍官為科學家報仇。
《活死人之地》中,喪屍在設定上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不僅激發出自我意識,會使用槍械,而且擁有了一定的社會屬性,有帶領群屍的領導者,互相之間也懂得交流和團結協作,能夠有組織地統一行動,堪稱真正的“喪屍大軍”。
可以看出,“活死人系列”中的喪屍經曆着從外到内的進化,電影劇情也随之變化和豐富起來,視聽效果得以加強。
人與喪屍的争鬥,平衡性成為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 現在看來,喬治·A·羅梅羅電影中的喪屍并沒有展現出多少高級感。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電影拍攝預算過少,例如《活死人之夜》整部電影預算僅僅11萬美元,以至于片中在“血”的效果呈現上,是運用《Bosco》這個牌子的巧克力糖漿,噴灑在演員的身上。造型方面,取材自二手衣與殡葬者使用的石蠟來打造喪屍的裝扮。
而讓喪屍使用工具甚至擁有智能這個設定,已被現代的主流喪屍片所摒棄。
然而,“讓喪屍擁有智能”的設定未嘗不是基于人類和喪屍之間的“平衡性”考慮的。人類強則喪屍也強,反之亦然。假如雙方實力懸殊,甚至達到一方降維打擊另外一方的程度,電影中的世界将難以為繼。
比如,《活死人之夜》中,因為農舍内的幸存者都是未經訓練的普通人,且相對柔弱的女性角色居多,所以喪屍必然要被設定為行動遲緩、破壞力不強,不然防備脆弱的農舍如何能在軍隊到來之前,抵擋住喪屍的猛烈圍攻?
《活死人之地》中,人類是擁有終極武器——裝甲車的雇傭兵軍團,為了平衡起見,才為行動緩慢的喪屍賦予了智能。不然,居住在鐵甲城内的人類與城外的喪屍之間的平衡将不會被打破,之後的劇情演進也就無從談起。
喬治·A·羅梅羅電影中體現出的人與喪屍之間的平衡原則,在如今的喪屍片中仍然普遍适用。現代喪屍片越來越把視聽體驗放在突出位置,所以喪屍的運動能力被極大加強,但同時,運動能力殘暴、永不疲勞、很難被殺死的喪屍自然不能再擁有智能,不然相對弱勢的人類将如何在喪屍末世立足?
比如《釜山行》中喪屍雖然奔跑迅猛,但竟然笨拙到連推拉門都不會開。
《我是傳奇》中的喪屍擁有可怖的速度和殺傷力,出于平衡性的考慮,它們有一個緻命的短闆——害怕陽光。
《生化危機》中,主角愛麗斯感染T病毒後,擁有尋常喪屍難以抗衡的超能力,所有喪屍的能力也相對加強,喪屍犬、巨斧怪、舔食者、複仇女神等實力強勁的喪屍才得以有用武之地。
人與人的沖突貫穿始終,為後來喪屍片提供諸多借鑒 “活死人系列”四部電影,無一例外都講述了末世災難中,幸存者在最後的據點艱難求生的故事。其中不少經叙事手段和故事設定都頗為經典,為後來喪屍片提供了諸多借鑒。
1.人與人的沖突是影片展現的重要主題。人類據點的規模一直在擴大,從《活死人之夜》中的農舍到《活死人黎明》中的超市,再到《活死人之地》中的一座有着堅固圍牆的鐵甲城。伴随着空間的擴容及人數的增多,在社會形态的重新建構中,話語權以及資源的争奪都成為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矛盾的根源。在“活死人系列”中,從來都不隻着眼于人與喪屍之間的對壘,人與人之間沖突的呈現始終是重要主題。
即使在号稱現代喪屍片開山之作的《活死人之夜》,導演也沒有單獨利用觀衆初次觀看喪屍片的新奇和恐怖感來做文章,而是精準地把握到人性層面。片中人物在面臨危險時的身心狀态、對求生選擇的分歧以及最後出現的軍隊将黑人幸存者一槍打死的場景不僅将人性展現得淋漓盡緻,也是對1960年代晚期美國社會種族歧視和深陷越戰泥潭的批判。
後來的喪屍片幾乎沿襲了這種創作思路,對人性的探讨成為喪屍片延伸和拓展的重要方向。
2.開創了封閉空間喪屍片的先河。《活死人之夜》首次打造了封閉空間喪屍片的樣闆,7位幸存者在一間幾十平米的農舍中躲避喪屍,大批喪屍的圍堵和封閉空間的逼仄讓影片的氛圍十分壓抑,而封閉空間中人與人的争鬥更加顯得“狹路相逢”。後來的喪屍片對此也多有借鑒,比如2016年火爆一時的《釜山行》正是運用了“喪屍 火車封閉空間”的模式,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極大成功。
3.展現了災難中秩序的重建及政體實踐。《活死人之地》講述的正是災難之後,幸存者在一座鐵甲城中重建了一個階級分明的人類社會,首領考夫曼高高在上,唯利是圖,享盡各種優質資源,瘋狂壓榨着城市的底層人民。而這種政體類似于古希臘城邦的僭主政治,又叫“暴君政治”。在災難後人類社會的重建以及階級矛盾方面,電影對于之後的《行屍走肉》《行屍之懼》等喪屍片都深有影響。美劇《行屍走肉》的劇情越來越朝着人類社會發展的初始階段、不斷進行着各種各樣的政體實踐的方向演進。
此外,《活死人黎明》中兩方人馬搶奪超市資源的設定成為永恒的經典,在2003年被紮克·施奈德翻拍。《喪屍出籠》中,地下科研中心對喪屍的研究,緻力于從根源上解決喪屍問題,也為《喪屍世界大戰》提供了借鑒思路。
結語 “喪屍五定律”對喪屍——這一現代影視劇中的“明星”進行了由内而外的系統化設定。然而,“活死人系列”給後來喪屍片的貢獻絕不僅僅是“喪屍五定律”,它在整個喪屍片中的世界觀、主題、沖突、環境的設置及建構等方面都對之後的喪屍作品影響深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