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在專注與堅持裡做到心手合一

在專注與堅持裡做到心手合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2:14:29


在專注與堅持裡做到心手合一(何愁事情不按預期發展)1

抱樸守拙 返璞歸真

古人常說“天圓地方”,意思是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嗎?當然不是,古人講“天道曰圓,地道曰方”。《道德經》中有句話這麼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這是說最完美的事物,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

在專注與堅持裡做到心手合一(何愁事情不按預期發展)2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隐無名。”意思是說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峽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樸而純真好像混濁未開。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隐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

我在讀《道德經》的時候,覺得老子有兩個觀點說得非常深刻精妙,第一個是老子曰:“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說“道”永遠是無名而質樸的,它雖然很小不可見,但天下沒有誰能占有它,或者讓他臣服。在這句話中老子強調了“樸”,就是樸實、質樸。返樸歸真,表面上看到的是很平實的東西,但背後卻真正不平實。我們一般人看大千世界,那是包羅萬象,無奇不有,但實際上這個世界的本質是非常簡單樸實的,就像魔術一樣,表面看起來奇妙無比,但如果你知道了它的門道,其原理往往都是十分平常的。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中要懂得返璞歸真、抱樸守拙,這要比你整天機關算盡、投機鑽營有智慧得多,也有效得多。

在專注與堅持裡做到心手合一(何愁事情不按預期發展)3

老漢粘蟬

《莊子·達生》篇中講了一個老漢粘蟬的故事,說的是孔子到楚國去,走進一片樹林,看見一個駝背的老人正用細竹竿打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容易。孔子不禁說道:“先生的技藝真是巧妙啊!有什麼技巧嗎?”駝背老人說:“我的确是有方法的。

我用五六個月的時間練習,在一開始的時候我能在竹竿頂上放兩個小球而不讓球掉下來,這時打蟬就很少失手了。我再練習,當我能在竹竿頂上放三個小球的時候,打蟬失手的時候就隻有十分之一。如果能放五個小球,那麼打蟬就像用手撿東西一樣容易了。

你看我站在這裡,就如木樁一樣穩穩當當;我舉起手臂,就跟枯樹枝一樣紋絲不動;盡管身邊天地廣闊無邊,世間萬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裡隻有蟬的翅膀。我不反身,不側視,一動不動,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怎麼會不成功呢!”

在專注與堅持裡做到心手合一(何愁事情不按預期發展)4

孔子聽了,回頭對弟子說:“專心緻志,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啊!”莊子的寓言雖然講的是養生、專注,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兩千多年前的古代賢哲早已經明白,其實世間看起來複雜神妙的東西,本質上都是“樸”的,隻要你肯下功夫,簡簡單單的方法就是成功最大的捷徑。

而如今我們市面上之所以成功學泛濫,“大師”遍地,根本上都是那些不願意下苦功夫又一心想出人頭地的人,内心裡好逸惡勞、急功近利的心魔在作怪而已。
“大聖人老子将三樣東西視作人生之寶,你知道是什麼嗎?

下期“陽明悟行學宮”将繼續與您分享“從《道德經》悟人生大道——八、老子的“三寶”我們下期見!

在專注與堅持裡做到心手合一(何愁事情不按預期發展)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