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朱形華

2022.2.15元宵節,四人一同前往崖下庫。崖下庫屬于大若岩永嘉李大屋村,位于大若岩鎮小若口北偏西2.5公裡處山谷中。一澗長1公裡,空30餘米,兩側陡壁高300餘米,僅露一線藍天,即著名的崖下庫。

進入景區,沿着小道一直前進。沿路可見青蛙問天、迎客松、蛇鼠相鬥等景點。

崖下庫的路口,據說有一個巨石,形似人,石上長有青草,遠看猶如人,披着綠色的衣裳,神采奕奕地站着迎接客人,所以才叫“迎客仙”。可惜我沒有看到這塊石頭,下次有驢友去的話,可要仔細點拍下哦!

據說此峰為蛇鼠相鬥峰,那頭鼠在上方,蛇在下方,頭往上伸,姿如猛撲那頭鼠,像不?


跨過一條古石橋,拾級而上,便進入一條峽谷。峽谷中樹木叢生,植被豐富。


左邊前去觀含羞瀑,右邊是上山的通道,石級而上,十分陡峭,在一條山谷裡盤旋而上。


許多登山的遊客,争先恐後往上爬,一睹山谷風情。

遠望峽谷之巅,一條玻璃棧道淩空橫跨在兩峰之間。

登至半山腰,岔路直上淩雲亭。


俯瞰,擡頭仰望景台,淩空懸挂。

從淩雲亭下來,原路返回玻璃橋。踏上步道的玻璃觀景平台,平台隻有幾平方米,整個平台探出山崖外,在上邊可以感受自身懸在崖下庫上空的意境,也是俯視崖下庫全景的最佳位置。



此橋最刺激,雖隻有98米的玻璃索橋,邁步必須往下看,下面可是150米的萬丈深淵,這隻能說是勇敢者的專利。由于我的同學具有恐高,所以我們隻有繞道而行。


神仙洞在箭頭标的方位,岩石縫裡面有沒有神仙不知道,隻見洞穴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片。

神仙洞緊挨着瀑布,絕崖峭壁上,一道瀑布飛流瀉下潭中,水珠四濺,微雨似的紛紛落下。

崖下庫景區岩石,都是遠古時代的火山石,這些岩石的壯美,是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各具形态。



繞過一段登山步行道,又是一段懸崖棧道,轉過幾個山坳,便到了一個小山頭,是玻璃橋的另端,建有一條長廊,供遊人休息。



怪石嶙峋,有如斧劈刀削。

大象崖

摩崖石刻:神斧劈山無縫開,兩山并立門成堆。夏矽皴法李唐色,青蓮瀑布山腰來。這是近代詩人孫轶青先生在1990年秋到楠溪江采風葉感歎這裡的美景而題寫的。

稍微休整,開始下山。下山的道路也很陡峭,在石級路中間的上方,一顆大石頭鑲嵌在兩座直立的岩石之間,這塊石頭叫“稻桶岩”,應該指岩石猶如稻桶吧!



淩空石頭下,望而卻步。

終于回到了入口處,完成了崖下庫環線遊。

回到山下,回眸一看,崖下庫山勢雄偉壯觀,恰似一群群烈馬奔騰,即“五馬回朝”。

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石門台。石門台位于大若岩鎮大元下村,景區陶公洞北約3公裡處,是楠溪江在大若岩景區的一個重要景點。


石門台也叫九漈石門台。石門台妙就妙在一條二三公裡長的溪谷中,集中了九條瀑布而聞名于世。瀑布有九漈,不是一瀑九級,而是九條不同的瀑布,形态各異,一漈一形,一漈一景。


在一漈瀑布景區,一條瀑布從山上懸挂下來,流入清澈的水潭裡,瀑布前的一座石拱橋,構成了景區最佳的景點,許多遊客紛紛拍照留念。望着這座卵石拱橋,真是美輪美奂。

近前細看,瀑布寬大概3米,高約50米,宛若玉帶垂懸,瀑布沖潭濺浪,潭水很深,碧如翡翠。

聽漈亭

踏着石砌的山道拾級而上,繞過一個山彎,便到了二漈。

沿着山徑而上,三漈飛流直下,猶如孔雀開屏,當地人稱之為孔雀展尾瀑。


三漈情人廊

四漈幽緻清雅,潺潺溪水從澗底的石頭上緩緩流過。


五漈在四漈側上方,瀑布不大。


六漈,一路行來,流水潺潺,涼意怡人。


六漈連心橋

七漈,聽說仰望小山石,左有一巨石,如蒼鷹傲然挺立,傳說此鷹為神鷹,因觸怒天帝,被射落一冀,罰下天庭,化作石鷹,終年守護在七漈瀑旁。

八、九兩漈也是上下相連,瀑布從30米高的懸空呼嘯而下,轟隆之聲,回響空谷。

凝碧湖,九條瀑布流下的水終究彙集在這個碧潭裡,雖各自為瀑卻也一脈相承。

這個石洞,高約3米,寬2米,恰如古堡城門,因而得名“石門台”。沿着古道上去,不遠就可以到山頂,深山之中有人家,安靜的生活總是讓人羨慕的。

然後,我們原路返回,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旅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