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石媛 【媛創寫作變現營】學員朋友小C打電話給我,興奮地說她兒子主動找她聊天了,那開心勁好像中了五百萬。
疫情期間,小C夫妻都複工了,唯獨兒子在家。不學習不說,刷抖音、玩網遊的時間越拉越長。為此,小C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沖孩子發火。孩子變得不愛講話,親子溝通陷入僵局。
小C痛定思痛,自己忙工作忙生活,确實好久沒有陪伴兒子了,孩子才會将注意力轉移到手機和遊戲上。
她找了個周末認真陪伴兒子,向他“請教”網遊怎麼玩,“詢問”好玩在哪裡。話閘打開後,親子交流增多,兒子也感受到了媽媽對他網遊行為的接納。
當孩子不樂意跟你對話時,記得問問自己:你的言語是否對孩子足夠尊重,你是否真正看見了孩子的情緒?
孩子成了“話題終結者”,誰造成的?親子聊天中,否定是最常見的聊天殺手。
朋友小S聊起她在逛家居城時,曾見過一對母女的對話:
“媽,我覺得那邊那個上下鋪挺有意思的,要不咱們買上下鋪吧。”
“家裡就你一個孩子,要上下鋪幹嘛?多危險啊。别光想着玩。”
“這個書櫃挺好。”
“可是這個樣式和整體的風格不搭呢,也不實用,算了吧。”
當孩子表達某個想法的時候,很多父母都不願去傾聽和尊重,而是急于否定。
有個孩子跟我說:“有一天晚上,我爸在打遊戲,我媽在玩手機。我作業寫完了讓他們簽字,他們你推我我推你,最後媽媽給我簽了,但簽的時候,她的眼睛都沒離開手機。結果,第二天發現簽錯了地方,然後,我就被罰了。”
而父母呢,一看見孩子在玩手機,立馬把臉一沉:“作業寫完了沒?”“今天學校考試了沒?”“這次考試考了多少?”“琴練了沒?”
孩子願意和你聊下去才怪!
另一個孩子說:“有一次,爸媽正給我過生日,突然接到一個工作電話,他倆就一起趕去單位了,一直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回來。還有一次,他們帶我去看我最喜歡的明星的演唱會。開場前5分鐘,他倆又被一個電話叫走了。每次我都措手不及,好想哭,但都沒讓眼淚流下來,我不想他們看到難過,也不想他們因為陪我而耽誤工作。”
父母的否定、雙重标準、孩子的情緒不被看見……看了這些已不難理解,孩子為什麼會越來越敷衍:既然我的意見和想法總是得不到尊重,那就這樣吧,我還說什麼?
其實,父母和孩子聊天,除了教道理、教識字、教做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是要把父母的愛傳遞給孩子。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無條件的愛曾有個網紅視頻,父母和孩子互相打分。結果是:半數孩子認為,自己擁有滿分爸媽。九成父母覺得,兒女仍需繼續努力。
某父親說:“隻有不到10%的父母給孩子打滿分,而50%左右的孩子卻給父母都打了滿分,視頻裡的這組數據最觸動我。孩子們對父母相當寬容,而父母對孩子太苛刻了。”
也許,我們并沒有自己想象得那麼愛孩子。我們潛意識裡隻希望他好好學習,不希望他玩遊戲。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問問他喜歡做什麼,喜歡聽什麼,了解他的興趣。多陪陪他,帶他去想去的地方,吃想吃的東西,和他成為朋友。
一位哲人說過:愛是一個口袋,往裡裝産生的是滿足感,而往外掏産生的是成就感。
通過聊天、探讨,讓愛自然地流淌進孩子的心裡;也讓孩子通過溝通,加深對父母的信賴。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媽媽習慣于訓斥從椅子上跳下來的孩子:“阿力,立刻給我停下,昨天我告訴你不要從椅上跳下來。”剛剛,阿力小朋友從椅子上跳下來還挺開心,結果被媽媽訓了一下就不開心了。
口服心不服,在懲罰的威脅下,孩子即便暫時遵守紀律也是外在動機。
更有教育智慧的媽媽,會這樣做。
她對孩子說:“阿力,你很想跳是嗎?”
至少她深度理解和接納孩子此時的意圖和想法。
“規定是不可以從這麼高的椅子上跳下來的。”
同時也設定了限制。孩子的感受、情緒、想法都是可以接納的,并不意味着贊同孩子的行為。
然後蹲下身來(非言語動作,體現了尊重和平等),看着孩子的眼睛說:“過會兒到草地上,讓我看看你能跳多高,跳多遠。”
這樣,孩子不僅願意口服心服地接受媽媽的意見,還有一種勝任感油然而生。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孩子和你說話的時候,你一邊聽着一邊眼睛看着手機;或者孩子滔滔不絕,你隻有嗯、啊、哦;孩子問你具體意見,你籠統地回答“你自己定吧,爸爸(媽媽)都支持你!”……這樣時間一長,本來孩子還想跟你分享一下的,最後往往就失去了興緻,無語收場。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後,父母如果不注意溝通方式,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說教,孩子自然會逆反。
作家呂瑜潔說過:“尊重,是溝通的基礎。尊重,需要把孩子當一個單獨的個體來看,而不是自己的附屬品。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孩子。”
她對孩子的尊重就做的特别好。《我的心裡住着一個孩子》是她寫給一雙寶貝女兒的信的結集,有一段寫到:“明知《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沒》等動畫片很幼稚,但當你們喜歡看時,我沒有阻止。我的對策是,同時挑選一些優質動畫片和你們分享。比如《巧虎》、《貓和老鼠》、《米奇妙妙屋》、《勇敢傳說》、《瘋狂原始人》等……漸漸地,你們也學會了判斷和選擇。”
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指責;
多一份共情,少一絲冷漠;
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否定;
這樣才能打開孩子的心扉,赢得孩子的信任,讓孩子感覺舒适的狀态下,更樂意和你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