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合歡樹史鐵生摘抄賞析

合歡樹史鐵生摘抄賞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2 04:03:07

合歡樹史鐵生摘抄賞析(托物言情寄意遙深)1

《合歡樹》是史鐵生一篇追憶母愛的文章,寫于1984年11月。這一年,史鐵生繼1983年以《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之後,又一次獲獎,心情自然是喜悅的。然而,想到為自己付出一生辛勞的母親已經不在人世,心中不免又生出幾分憂傷。合當與慈愛的母親共享這收獲的歡樂,可是偏偏已不能夠,這是怎樣的悲哀啊!于是在柔腸百轉之中寫下這至情的懷念文字。

文章以《合歡樹》為題,以物象人,托物言情。合歡者,當歡也,共歡也。樹者,材也。娘育兒望成材,兒成材而娘已殁。共歡卻成獨享,當歡而已不能,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章借“合歡樹”以為象征,以為線索,以為依托,千種柔情,蘊蓄其中。一個“合”字,寫盡悲情,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調。

全文可分三部分。

合歡樹史鐵生摘抄賞析(托物言情寄意遙深)2

第一部分以年歲為序,選取生活的三個鏡頭:“十歲那年” “二十歲時” “三十歲時”。這三個鏡頭是“我”成長的三個階段,概括了“我”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浸透了母親的心血,耗完了母親的生命。

分三層寫。

第一層:“十歲那年”,“我”的作文“得了第一”,希望得到母親誇獎,母親卻“急着跟我說她自己”。“我裝作根本不在意她的話,對着牆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 “那時候”,母親“年輕”“聰明”“好看”。這一層是自責、悔愧“氣”母親,可以從“那時候”三個字體會出。

“母親那時候還年輕” 。“年輕”是記憶中的母親。這情意,決不是一個從未關注過母親蒼老的子女所能夠表達與體會的。年輕,是生命軌迹上寫滿陽光和活力的時刻,然而當想起母親的年輕時,卻是在她已經失去年輕,失去生命的時候。自責、悔愧溢于言表,讀之令人心碎。

合歡樹史鐵生摘抄賞析(托物言情寄意遙深)3

第二層:“二十歲時”,“我的兩條腿殘廢了”,母親全副心思“放在給我治病上”,她那時已不再年輕,“頭上開始有了白發”。這一層是感激、懷念母親,寫得較詳細。

母親為我操碎了心,她“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 “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是洗、敷、熏、灸”;當我說“别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要放棄治療時,母親總是說:“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

“我的胯上熏成燙傷”,她“晝夜守着我”,一換藥就說:“怎麼會燙了呢?”當“我”關注生命的價值,寫小說時,她又鼓勵“我”,“到處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電影”。這語言,這行動,無不昭示一個母親對兒子的至愛之心。

第三層:“三十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 “母親卻已不在人世”。“我”的小說獲了獎,“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七年了”。這一層寫哀痛,“卻已” “整整”寫出哀痛之深。

整個這一部分是全文的鋪墊

合歡樹史鐵生摘抄賞析(托物言情寄意遙深)4

第二部分寫“我”獲獎後躲避記者采訪。這一部分是過渡,反思母親的死,求得心靈的一點“安慰”。“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是啊,生是創造,死是休息。在母親心裡,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兒女的不幸。母親承受了人世間最沉重的苦難,為“我”耗盡了生命的油膏,該休息了!

第三部分寫“我”的思緒,以“合歡樹”為依托,追憶“合歡樹”的來曆、培育和成長。“合歡樹”的經曆就是“我”的經曆,“合歡樹”的成長就是“我”的成長。“合歡樹”是母親“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來的;“我”是母親帶到這世間來的。

合歡樹史鐵生摘抄賞析(托物言情寄意遙深)5

為了培育這“合歡樹”,母親付出了許多辛勞;為了救治我的生命,母親耗盡了她的生命。這棵“合歡樹”,母親先是“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裡”,“第二年沒有發芽”,“母親歎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留在瓦盆裡”“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常去侍弄它”“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

“十歲那年”“我”氣母親,“二十歲時”,母親為“我”“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虔誠地抱着希望”,試了一回,“再試一回”。母親盼着“合歡樹”開花,就是盼着我成人。如今“合歡樹”“年年都開花,長得跟房子一樣高了”,“我”也有了一點社會價值,寫的小說“獲了獎”。母親親手栽培、“侍弄”的“合歡樹”開花了,而“母親已離開我整整七年了”!

合歡樹史鐵生摘抄賞析(托物言情寄意遙深)6

這“痛”是怎樣的沉重,怎樣的刻骨銘心!“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一部分還寫了“我們原來住的房子裡現在住了小兩口”“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瞪着眼睛看樹影兒”。樹的影子,就是“我”的影子。“我”的經曆和道路,“我”的追求和努力,也許會成為人們教育後生的材料,身殘志不殘,然而,這後生看到的也隻是“影子”,“他們不會知道那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這一筆,看似閑筆,贅筆,其實閑筆不閑,贅筆不贅。沒有這一筆,文章表達的情感隻是個人的,有了這一筆,文章的意義更深刻,悲痛更沉重,更具有了社會意義。

合歡樹史鐵生摘抄賞析(托物言情寄意遙深)7

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兩點最值得借鑒。

一是巧妙的構思。文章以樹象我,似樹似我,亦樹亦我,樹我合一,不知何者為樹,何者為我;文章寫的是“合歡樹”,言的是母子情,亦樹亦情,借樹言情,構思極為巧妙。

二是精心的選材。母親為“我”做的事何止千萬,但作者不是順手拈來即入文章,而是經過精心的篩選,有詳有略。文章選擇“十歲那年”“二十歲時”“三十歲時”三個點。這三個點也發生了許多事,作者選擇了“我”的作文“得了第一”、“兩條腿殘廢了”和“文章發表”并“獲獎”三件事。重點寫“腿殘”,有概述,有細描;有語言描寫,有行動描寫。文章寄深情于冷靜的叙述之中,不急不躁,不枝不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