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來源于莎(SUO)草科莎草的幹燥根 (須根上面膨大的地方),古代正名叫"莎草根",本草綱目叫"莎草香附子",現在正名就叫“香附”,不寫香附子,以免與附子混淆。
性味歸經:辛(通行),微苦(疏洩),微甘(緩急),平(寒熱都可以用),歸肝,脾,三焦經。
入肝,脾經,主要入肝經,善疏肝,女性的月經是否正常和肝髒密切相關,肝氣舒,氣血和順,則月經自調,疼痛可除,故又為"調經止痛之要藥",也被李時珍譽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帥"。在入三焦經中利三焦,善理氣,解六郁,六郁是指:氣滯,血瘀,痰阻,火郁,濕郁,食滯,比如有個越菊丸,就是治這個六郁證的,越是指山栀子。前人也把香附稱為“氣中血藥”,以行氣為主,兼有微弱的活血作用。關于肝瘀氣滞,大多時我們自己可以好好地預防,就是不要生氣,少生氣,遇到任何事情不要鑽牛角尖,能解決的就解決,不能解決的就放一放,這樣亞健康或者疾病就會少一些。
功效: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用于肝郁氣滞,胸脅脹痛,疝氣疼痛,乳房脹痛,脾胃氣滞,脘腹痞悶,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用法用量:6-10克,水煎服,也有的人做成餅來敷,有的也泡水喝。
使用注意:雖藥性平和,不過也是辛香之品,故氣虛無滯,陰虛血熱者慎服。
生品香附:上行胸膈,外達皮膚,故多用于解表劑中,以理氣解郁為主。
醋制香附:取香附,入定量米醋拌勻(香附100KG,用米醋20KG),稍悶潤,直到醋被吸盡之後,放在炒制容器內,用文火炒幹,取出晾涼,篩去碎屑即可.醋制後專入肝經,增強疏肝止痛的作用,并能消積化滞。醋香附表面棕褐色或紅棕色,微有焦斑,角質樣,略有醋氣。
四制香附丸:取香附,加入定量的生姜,米醋,黃酒,鹽水拌勻,稍悶潤,待汁液被吸盡後,置炒容器内,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晾涼,篩出碎屑即可。每100KG的香附,加生姜5KG(取汁),米醋和黃酒各10KG,食鹽2KG(清水溶化)。四制香附以行氣解郁,調經散結為主,多用脅痛,痛經,月經不調等證。
"莎"這個字在植物中讀SUO;在人名和地名中讀SHA,比如莎士比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