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雷的一位同事還在糾結買富士還是索尼的無反相機。然而數碼産品就是這麼個道理,隻要一下單,新品就會在三天内發布、一個月後上市:2021年10月21日,索尼正式發布全新全畫幅無反微單A7M4。
相機基本介紹作為A系列的繼承者,A7M4延續了索尼A7數字系列的「萬金油」特色,傳感器A7M3的2400萬像素提升到3000萬像素。雖然部署上針對靜态攝影強化的A7R4與A7R3,但也總算邁過了3000萬像素的門檻。換句話說,現階段的最新的A7系列相機中,隻有A7C還停留在2420萬像素。
盡管像素比不上A7R4,但在拍攝體驗方面,A7M4的表現并不落伍,與同屬于「四代機」的A7R4相比,甚至要有提升的部分。比如就手機用戶最關注的圖像處理器來說,A7M4升級到了與A1相同的BIONZ XR,更好的處理速度與讀寫性能讓A7M4實現了更高的連拍速度,從10FPS提升至15FPS。
對焦方面,A7M4的相位對焦點數量從上一代的693個提升到759個,畫面覆蓋率從93%提升至94%,遠超同是四代機的A7R4,對焦速度與暗光環境下的對焦率表現也有所提升。當然了,這也與兩台相機發布的時間差有一定關系。
A7M4感光度範圍依舊是ISO 100-51200,可以拓展至ISO 50-204800,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在非視頻拍攝的情況下,一般來說很難用到這麼高的感光度檔位。
說到視頻,從配置來看不難發現此次的A7M4的取向與A7S3有那麼一點相似。首先,A7M4可以以10Bit 422格式拍攝4K60P視頻,同時也支持S-Cinetone等一系列索尼專業攝影機的特性。不過這裡我們可以大膽猜想一下,既然A7M4已經開始朝着視頻機的方向轉型,專攻視頻拍攝的A7S4會有怎樣的升級?
除此之外,真正讓A7M4「搶A7S3飯碗」的,在我看來還得是A7M4針對拍攝期間對焦而加入的一系列改變。首先,A7M4加入了名為「可視化景深焦點圖」的選項,這在我看來也是數碼相機領域在峰值對焦輔助後最具革命性的對焦輔助功能。圖形處理器能以兩種顔色區分景深與景深外場景,可以更好地輔助視頻拍攝期間手動對焦的操作。
索尼A系列相機定位演變不難看出,A7數字系列在索尼A7相機序列中的地位已經發生了曆史性地改變。A7不再是以前那款「萬金油」,拍照拍片兩不誤的相機。由于靜态拍攝與視頻拍攝對硬件的需求已經開始分化,一款通用的硬件無法同時兼顧兩種場景的使用。
舉個例子,高分辨率的照片意味着更高分辨率的相機傳感器,但由于全畫幅相機的傳感器尺寸已經固定,索尼需要提高單位面積内的像素數量。不過對視頻相機來說,由于現代視頻産業所采用的視頻分辨率已經固定,更高的傳感器分辨率會對相機的圖像處理器提出更高的數據吞吐需求,變相加大相機處理的壓力。
更重要的是,更大的數據吞吐量會顯著影響相機的發熱情況,而索尼A7系列作為一款便攜型無反相機,散熱能力始終有限。同時高分辨率對對焦而言也是不小的負擔,這也是索尼分化出A主打畫質的7R系列的其中一個原因。
而此次A7M4作為通用的數字系列相機,卻在視頻方面下重手堆砌硬件與功能,甚至在相機上搭載了全尺寸的HDMI接口以便連接監視器等産品。不難看出,索尼對通用相機,或者說A7的産品定位已經出現了改變。
總結就像我之前在索尼A1相機的評論中提到的那樣:視頻拍攝是消費級相機的「唯一出路」。手機攝影的出現為傳統相機市場帶來了極大的沖擊。6年前,「攝影」領域還是單反相機的天下——2014年各個品牌不約而同推出了「低價」全畫幅機型,讓家庭用戶也能享受到攝影的樂趣,也讓單反相機成為了攝影的代名詞。
無反相機如果想在手機面前鞏固自己的市場,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出差異化,比如借助自己傳感器尺寸的優勢,主攻視頻拍攝。這也是我們近幾年能看到大量「vlog相機」的原因:與其和擁有大量濾鏡App的手機比拼操作、畫面,倒不如發揮自己大傳感器的優勢,專注于視頻拍攝,将攝影市場以「專業」「視頻」「日常」的功能劃分。
可以預見的是,随着視頻内容的興起,越來越多相機品牌會以視頻拍攝作為主要賣點,以功能差異作為保命手段。未來視頻市場也可能會迎來二次細化:短視頻以手機為主,長視頻則由無反相機主導。索尼A7M4選擇在視頻領域重拳出擊,但在視頻配置方面有所保留,這可能是索尼想在vlog時代有所建樹,但又想把更多功能留給未來A7S4的原因。
但對于一般用戶來說,A7M4雖然面向視頻用戶,但部分關鍵配置的缺失卻讓這台相機顯得高不成低不就,有些左右為難的意味。如果你真的想買一台全能的索尼無反相機,售價一台頂三台的索尼A1,依舊是你目前最好的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