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夏是要吃蛋的,但那天吃的是鹹蛋,也就是鹹鴨蛋。這與一個月後的端午所吃的蛋是略有不同的,端午吃的是雞蛋,而且沒有腌過;有上海人是叫伊“白和蛋”,意思就是白煮蛋,在端午和粽子一鍋煮。
2、每逢民俗節令,基本上是少不了一個吃的,并且這吃多半是有點講頭和名堂,師出有名不瞎吃。同樣是吃蛋,端午之吃雖然與立夏有着鹹淡之分、雞鴨之别,但吃的道道卻是不難理解。因為白煮的雞蛋剝殼後,渾身上下光潔如玉;不信眼球的還可以觸摸一下,它可比絲光滑且更有彈性。說到這裡,吃蛋的含義是不挑自明,就是要像“白和蛋”那樣。
3、當然,它原本是意指祖國的花朵。希望孩子們吃了,皮膚如蛋,企求在炎炎夏天裡至少不長熱疖頭。如果超齡的祖國花朵們要吃,也是可以的,但恐怕就出不了那個效果。畢竟保養皮膚這個活,也是要從娃娃抓起的。
4、那麼,為什麼立夏要吃鹹蛋而不吃鮮蛋呢。起先也是不得其解,後來看看與鹹蛋一起登上餐桌的左鄰右舍,發現了破題的蛛絲馬迹:上海人在立夏那天吃的食物,是被統攬在一個主題下,那就是“時鮮”。在1924年出版的《老上海》中,對立夏日如此寫道:“食攤粞、酒釀、梅子、櫻桃、海蛳諸品,手藝店鋪店主必享夥友食黃魚、鹹蛋、苋菜、蠶豆諸馔”。在這些時鮮貨裡,既有苋菜、蠶豆等天然食品,也有加工而成的鹹蛋和酒釀。
5、鹹蛋之所以名忝時鮮行列,那是由于這些蛋都在今年清明前腌制,到一個月後的立夏正好受用,是一年的頭譜鹹蛋,當然時鮮。此外,開春後的鴨,所産的蛋是品質最好,乃是制作鹹蛋的上佳材料。過去,姆媽腌鹹蛋,選的都是清明前鴨子所生的蛋。說是此後的鴨子生蛋就沒有先前有力道,如用來腌鹹蛋,剝開後會出現缺胳膊少腿的蛋,有時甚至隻有半隻。
6、相傳,有人逗老外,說鹹蛋是闆鴨嫡嫡親親生的子女。這當然是笑話。記得當年姆媽腌鹹蛋,程序還是不少。先把鴨蛋一一洗淨,再給它們進行日光浴,說曬過的蛋,蛋黃容易出油。人們判斷一隻鹹蛋的好壞,就是看它是否出油以及出油的多少。可時至今日,我們為了防禦“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無論鹹淡,不管雞蛋鴨蛋,一概不吃蛋黃。因為科學告訴我們,蛋的膽固醇全在蛋黃裡,而不在蛋白中。
7、再說那曬過的鴨蛋,還要在高粱酒裡滾一滾,然後縱身于裝有鹽水的壇甏中浸泡。鹽與水的比例,以鴨蛋浮出水面為好。浮是為了檢測,末了還是要用竹篾揿蛋入水。在那壇鹽水中,還需放些花椒、高粱酒、生姜和蔥。最後,将壇甏口密封,一月後開壇食用。
8、妻子是在北京讀大學的。一個同是南方去的同學,在楊柳爆芽的時候,思鄉的念頭随着饞蟲爬出。這隻饞蟲就是鹹蛋。于是,決定在北方腌鹹蛋,同時改寫南橘北枳之曆史。那時還用糧票,就用家裡寄來的糧票裡頭的硬通貨———全國糧票去換蛋。沒有鴨蛋,就隻好用雞蛋。總算也在立夏時節新鮮出爐,但吃上去,味道總有點不得勁。不管怎樣,這個立夏也算是過得有滋有味了。日子,其實也不就是這樣過的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