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有美好的寓意,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意思是說要飲水思源、學會感恩。臨安功臣山南麓的婆留井,則為井的概念擴展了新的意義。築者無意,留者有心,一位善良的老婆婆井口奪人,留下了吳越國一代國王錢镠,被傳為佳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功臣寺遺址(含婆留井)紀念碑
關于婆留井,《吳越備史》《錢氏家乘》《十國春秋》皆有記載。井為錢镠外祖父所築,石質井圈,八角形,直徑2米,井深約4米,井壁圓形,青磚砌成,1983年與功臣塔同時修複,重新立碑。
功臣塔
清乾隆《臨安縣志》載:“武肅王初生時有異相,棄井中,婆奮留之,故乳名‘婆留’。”傳說唐大中六年(852年),臨安錢塢壟有名錢寬者,其妻水丘氏産子之時,家中紅光炫目且聞兵馬之聲,錢寬視子為不祥之物,欲投子于井,幸被自家阿婆留住,孩子的乳名即呼作“婆留”,井亦名“婆留井”。
錢婆留長大後,覺得名字不好,但感念阿婆的恩情,棄之又不忍,便自作主張,保留錢婆留的“留”字讀音,把大名更為“镠”。镠,本意為成色好的金子。少年錢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展露無遺,并身體力行,于唐末亂世之時治理江浙地方頗有功績,終成吳越國一代明主。
婆留井
羅隐《舊井銘》(又名《婆留井銘》)曰:“於維此井,渟育坎靈。有莘有邰,實此儲英。時有長虹,上貫青冥。是惟王氣,宅相先徵。爰啟霸王,奠綏蒼氓。沛膏漸澤,配德東溟。”整首詩的意思大約是說,正是這口水井,澆灌滋潤着生靈百姓與這塊聖土,在此孕育出一代英傑。水井中常有長虹貫天,直上青天蒼冥。錢氏稱雄吳越的王氣,早就在錢氏宅院裡顯示征兆了。這裡果然誕育了霸主,安定了蒼生。
功臣寺遺址
功臣山南麓,婆留井和功臣寺遺址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肩而立,穿越千年風雨。随着吳越國王陵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經過的人們才逐漸知道,這小小的水井,正是吳越國宏大叙事的源頭,一個王國的背影,從狹小的井口走向遠方。
資料來源/區民政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