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腳下,崔家河畔,平坦開闊的道路,整齊排列的房屋,屋前開着月季花……走進重慶市奉節縣大樹鎮石堰社區,映入眼簾的風景宛如一幅幅畫卷。大家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地處偏僻、常年受災的社區,在短短10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石堰社區,環境優美,産業興旺,百姓安居樂業。
一次變遷,讓農村面貌上演“變形記”
石堰社區交通不便,常年遭受旱災、水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2014年8月3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洪災席卷了石堰社區,200餘棟房屋被毀,6000餘人受災嚴重。經過3年災後重建,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在當地黨委、政府指導下,村“兩委”圍繞“生态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總體目标,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就這樣,曾經的垃圾場變成寬闊平坦的足球場,滑坡點變成郁郁蔥蔥的綠化帶,荒草地變成管理規範的停車場,爛尾樓變成幹淨整潔的養老服務中心。災後雜亂無章的景象不複存在,現在的場鎮随處能找到供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一個機遇,讓産業發展走上“快車道”
2016年10月,随着大樹鎮最後一家煤礦關閉,擺脫“黑色”經濟桎梏,石堰社區迎來了棄“煤”啟“美”的新機遇。10年來,石堰社區不斷加大産業投入和荒山複墾力度,初步探索出“黨員帶動、企業推動、集體聯動”的“三動”産業發展之路。通過黨員帶動,成立黨員“闆凳”宣講隊4支,開展政策解讀、産業技術培訓等100餘場次;黨員牽頭成立農業公司,發展養豬場2家,種植脆李、蜜柚、辣椒等果蔬500畝,年産值達到800萬元;社區黨支部牽頭實施土地入股分紅,2021年戶均分紅445元。通過企業推動,引進重慶顯鴻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穆兵牲畜飼養專業合作社,打造流芳坪蔬菜基地300畝、三洞河小水果基地200畝,養殖生豬700頭,脫貧戶産業覆蓋率100%,300餘人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通過集體聯動,推行“村集體經濟 農戶 土地”模式,村集體組織複耕撂荒地800畝,流轉土地1200畝,種植大豆、玉米1800畝,成功引進建設甜玉米加工車間,2021年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突破50萬元。
一支隊伍,讓基層治理找到“新引擎”
10年來,為提高群衆參與治理的積極性,石堰社區通過組建“三色”志願服務隊,實現治理主體由“社區主導”向“人人參與”轉變。組建“村‘兩委’ 黨員 志願者”的“紅色”服務隊,采取集中宣講與“點單式”宣講相結合的方式,走進院壩與村民共同探讨“十四五”發展規劃,有效化解基層矛盾。組建“科技特派員 本地土專家 志願者”的“綠色”服務隊,走進田間地頭幫助農戶配方施肥、調運農資,引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6個;主動對接電商平台,幫助農民銷售脆李、蔬菜等滞銷農産品上萬斤。組建“網格員 法律明白人 志願者”的“藍色”服務隊,以“服務群衆最後一公裡”為導向,走進家門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活動,為3000餘名村民提供政策咨詢、生活救助、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務,幫代群衆辦理審批事項278件次,代購生産生活物資165件次,解決群衆“急難愁盼”問題217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