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是以祭祀為起源,經過時間的變化衍生出其他的寓意,而根據不同的節日特征就會出現不同的節日習俗和節日禁忌,這些都有節日的特殊性和寓意性,所以想要了解一個節日真正的寓意可以從習俗先開始。那麼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又叫什麼節?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
因為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偉大詩人,愛國愛民,被奸人迫害,在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于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抱石投入汨羅江自盡。百姓聽聞,紛紛到江裡去打撈,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防水族侵害他的身體。
久而久之,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特色美食,代表了端午節的一種象征。而百姓争相劃船到洞庭湖尋找他們的屍體,後來就演變成今天的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又叫什麼節
龍節
上古先民在端午進行祭龍,端午節在當時其實是龍的節日。仲夏端午飛龍在天,蒼龍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懸正南中天,龍氣(陽氣)旺盛。
由于易經的陰陽轉化之道,盛極必衰,上九(乾卦第六爻)則為亢龍有悔;從卦辭而言,上九為最陽之爻,再無上升的餘地,必然要走向衰落。
而仲夏端午的九五是為飛龍在天,龍星處于全年最中正之位,喻事物處于鼎盛時期,大吉大利。《易經乾卦》爻辭中所言的龍,實質是對蒼龍七宿一年四時運行的闡發。
重午節
上古幹支紀元法,以天幹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幹地支。端午原為幹支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午月午日中正也。到了漢代時,由于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初五。
菖蒲節、艾節
古人認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陽氣旺,且艾、菖長勢茂盛,每年端午人們有在門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陰邪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艾節。
躲午節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五月古時北方中原稱之為惡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這天,父母便把未滿周歲的兒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惡,故有躲午節之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