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也叫候應,是指植物和生物的生長活動規律随着季節、氣候等的變化而産生各種不同的現象,是農業氣象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古代二十四節氣就是以物候觀察為基礎的,“大雪”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自然也有獨特的物候現象。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大雪的物候現象及相關的典籍出處。
“一候鹖鴠不鳴”
中國古人将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鹖鴠不鳴。鹖鴠是一種鳥類,因為這個節氣天氣實在太過于寒冷了,天上的飛禽和地上的走獸都無蹤無影,連寒号鳥都不在鳴叫了。這段說法出自許多典籍,例如《禽經》和《漢書音義》有曰:“鹖,毅鳥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為勇士,冠名可知矣。”《埤雅》雲:“黃黑色,故名為鹖。據此,本陽鳥,感六陰之極不鳴矣。”若郭璞《方言》:“似雞,冬無毛,晝夜鳴,即寒号蟲。陳澔與方氏亦曰求旦之鳥,皆非也。夜既鳴,何為不鳴耶?”《丹鉛餘錄》作“鴈,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詩》注作渴旦。
“二候虎始交”
這個時候是陰氣最盛之際,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老虎,屬于猛獸。在《本草》裡面有記載“能避惡魅,今感微陽氣,益甚也,故相與而交。”就是這個物候現象的由來。
“三候荔挺出”
“荔”為馬蘭草即馬蘭花,據說也能感受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本草》謂之蠡,實即馬薤也。鄭康成、蔡邕、高誘皆雲馬薤,況《說文》雲: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與《本草》同。但陳澔注為香草,附和者即以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于三月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