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愚人節”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法國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并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日期在每年公曆的4月1日。關于愚人節的由來,流傳着很多說法和故事,那麼你知道愚人節傳說故事嗎?以下是小編對愚人節的傳說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來瞧瞧吧。
愚人節的由來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愚人節。節期為公曆4月1日,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并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在這一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後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對象為“愚人”。玩笑的性質極少包含實質惡意,但個别玩笑由于開得過大而引起人們的恐慌,從而産生較大規模反響并且衍生成為(傳媒)謠言和都市傳說,所以對于人們來說一般會加以避免開如有關災難之事的玩笑。
目前,愚人節在任何國家都沒有被公認為合法的節日。愚人節這天玩笑隻能開到中午12點之前,這是約定俗成的嚴格規矩。過了中午還找樂子的人是一個比被他取笑的人還大的傻瓜。過了鐘點還開玩笑的人會立刻碰釘子,自找沒趣兒。有一首小詩是這樣描述的:愚人節已過十二點,你這個大傻瓜來得晚。待到來年愚人節,你将是最大個的大笨蛋。
愚人節傳說故事
愚人節的傳說故事一
1582年,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決定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裡高利曆(即通用的陽曆),以元旦為一年的開始,改變了過去以四月一日為新年的開端。但法國一些守舊派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的曆法在這天送新年禮,慶祝新年。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并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鈎的魚”。 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着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愚人節的傳說故事二
相傳距人類始祖亞當之後約一千六百五十年間,上帝以洪水來毀滅世界,但僅留下亞當的第三個兒子慧德的後代諾亞,他以一條人造的大船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洪水稍退之後,諾亞便放出一隻白鴿,想探求一塊洪水消退之後的陸地,因為這一天正好是四月一日。所以後人認為,在這一天去做一種毫無意義的事,就好像一隻白鴿做了白工一樣,行為愚蠢,為“愚人節”之起源。
愚人節的傳說故事三
英國有一個民間傳說,認為愚人節與一個名叫“哥譚鎮”的城鎮有關。傳說在13世紀有這樣一個傳統,凡是國王巡視過的道路都會收歸公共所有。哥譚鎮的民衆不願失去他們的主幹道,于是散布了謠言,希望能夠阻止國王的巡視。國王遂派遣消息官前去打探,消息官到達村鎮之後,發現滿街都是瘋傻之人。國王便放棄了巡視的計劃。于是愚人節便由紀念哥譚鎮鎮民的謊言而來。
愚人節的真實來曆
主流說法是,愚人節起源于法國。
1564年,法國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裡曆(即目前通用的陽曆),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曆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
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并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鈎的魚”。
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這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
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後又被英國早期移民者帶到了美國。
在這些國家,人們常常為歡度愚人節而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比如,典型的傳統做法是布置假環境,如把房間布置得像過新年一樣,等客人到來時則祝他們“新年快樂”,讓人驚訝欣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