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陽節的時候,有很多風俗都是值得大家去了解的,在這一天,登高插茱萸是對于中國人來書,受到重大關注的事情,這是因為,在重陽節這樣的節日裡面,要了解這些民俗,能夠帶來更多的吉祥的寓意。
重陽節插茱萸緣由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吃重陽糕風俗必備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随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标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幹果;細花糕 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幹果,如蘋果脯、桃脯、杏 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飲菊花酒寓意辟邪求吉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