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2023年清明節是陰曆哪天

2023年清明節是陰曆哪天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4 07:24:14

2023年清明節是農曆的閏二月十五,新曆的4月5日,星期三。

由于清明節是農曆節氣,就有自己的規律。清明節是春天的第五個節氣,在仲春和暮春之交。當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時,氣清,萬物皆顯,故名。清明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作為節氣,是春耕春耕的好季節;作為一個節日,清明節是民間傳統的情感安慰日。

清明節起源于什麼朝代清明節起源于周代。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曆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關于清明節的傳說故事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綿山景區景點之一:母子石像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曆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饑”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所在地原叫“定陽”,被晉文公更名為“介休”,意為介子推休息之地。現綿山已由當地人民開發為旅遊景區,其中一重要景點就是高大的介子推母子石像,介子推成為當地人民效忠兩全的人物的代表。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複蘇,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曆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内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筝。有的風筝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筝的聲音,據說風筝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關于清明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