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新一輪污染治理

新一輪污染治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9 16:27:49

◆ 防止污染治理淪為污染轉移的關鍵,在于加大對污染源頭的監管,督察發現的問題必須要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

◆ “要讓犯罪分子知道,污染破壞環境,不僅要追究刑事責任,而且還要承擔生态修複和民事賠償責任。”

近日,重慶市偵破一起長江流域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特大污染環境案,犯罪嫌疑人涉嫌向長江一級支流非法傾倒30餘噸危險廢物,造成3~4公裡污染帶,引發社會關注。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年類似的污染治理變為污染轉移事件多發,部分排污單位、污染物接收方會采取各類方式躲避污染治理責任,給生态環境帶來較大隐患。受訪人士表示,應加大對污染源頭的監管,發現問題後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

污染轉移三手法

記者采訪梳理發現,污染轉移的手法雖五花八門,但歸結下來主要表現為三種手法:

一是掩耳盜鈴式轉移。在污染治理方面,一些企業敷衍了事,甚至面對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問題和整改要求,僅把需處理的污染物從廠區一處搬至另一處,掩耳盜鈴,做表面文章。

在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公開反饋意見中,曾指出黑龍江昊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等6家中國化工集團所屬企業需要進行一系列環保整改工作。2019年7月,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中國化工集團後發現,黑龍江昊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未按督察整改方案要求及時清理5.9萬噸電石渣并将土地恢複原貌,而是采取“污染搬家”方式将電石渣轉移至廠區内堆存,且無任何防滲措施。

二是轉走污染。與第一種情形不同,一些排污企業為解決自身問題,在對污染物接收企業不了解的情況下,就将污染物轉交其處理,給污染治理埋下隐患。

如2018年,山東省環保督察“回頭看”指出濟南裕興化工有限公司違法堆存、傾倒固體廢棄物紅石膏問題後,該公司2019年7月将廠區堆存的60餘萬噸紅石膏交污染物接收企業承接處置。在這次(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中,督察組随機抽查了8家承接、處置這些紅石膏的企業,發現其中7家沒有規範的儲存場地,1家不具備處置能力。導緻污染治理淪為污染轉移。

三是異地排污,躲避監管。近年來,非法異地排污成為部分企業污染轉移的主要手段,給污染受納地區生态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2019年11月,江西省“特大跨省非法傾倒有毒污泥案”在江西省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數名被告犯污染環境罪。在此案中,被告以環保公司名義承攬污泥處置業務,從浙江等地将14800噸有毒污泥偷運至長江沿岸非法傾倒,嚴重破壞生态環境。

2016年5月,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葛坳鄉蛇頸村,村民發現鄉垃圾填埋場半坡上,停着一輛外地牌照的大挂車,一台鈎機正從大挂車上扒卸垃圾。經公安機關初步查明,傾倒至于都縣葛坳鄉的垃圾,屬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辦轄區的無主生活垃圾。

“重生産、輕環保”思想尚未轉變

記者調研了解到,在中央鐵腕重拳治污背景下,污染轉移問題頻頻曝出,追根溯源,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企業缺乏清醒認識,抓環保不緊不實。今年5月,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2013年以來,中國化工集團下屬企業因生态環境違法違規問題被處罰高達287次,但對這些情況,該集團普遍不了解、不掌握,僅對上報的36次處罰案件進行考核扣分,對于層層瞞報漏報行為也未組織糾正和查處。

長期以來,一些企業仍存在嚴重的“重生産、輕環保”思想。中央環保督察組日前指出,2017年以來,中國五礦集團黨組對中央環保督察組提出的突出生态環境問題研究少,督辦落實不到位;對于國家先後出台的重大生态環境決策部署,在集團層面研究部署少,推動下屬企業落實不夠。在具體工作中,存在重擴張、輕環保問題。

二是利益驅使層層轉包違規處置。在江西省“特大跨省非法傾倒有毒污泥案”中,辦案人員介紹,被告張某良作為上線,從生産企業獲得的污泥處置價格約每噸300元,而後其以每噸百餘元的價格承包給被告舒某、黃某等人,舒某、黃某等人又以更低的價格承包給其他下線,并未将這些有毒污泥交給具有資質的企業處理,最終導緻非法傾倒。

無獨有偶,在近期偵破的重慶長江流域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特大污染環境案中,企業為節約危險廢物處置成本,在從事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處理過程中,将正規程序處置需每噸4000餘元的危險廢物,以每噸600元的價格委托給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的他人實施非法處置,最終造成污染事件的發生。

三是地方監管難以有效開展。一名基層環保幹部透露,個别納稅大戶企業、央企下屬企業自恃身份,針對環保監管“門難進、臉難看”,增加了環保部門監管難度

2019年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發現,中國化工集團所屬的沈陽石蠟化工有限公司因為環境違法違規問題先後被行政處罰9次,累計處罰金額達219萬元,但該企業拒不繳納罰款,并試圖向第三方環保工程公司轉嫁行政處罰責任;藍星(北京)化工機械有限公司2018年6月抗拒生态環境部組織的藍天保衛戰現場檢查,在檢查人員亮明身份并出示執法證件後,仍然拒絕接受檢查。中國五礦集團下屬的中冶陝壓重工設備公司、湖南有色集團公司、衡陽水口山金信鉛業公司等企業,也出現不接受不配合地方監管的情況。

強化源頭監管切斷轉移後路

新一輪污染治理(高壓下仍弄虛作假)1

受訪環保專家和基層幹部表示,防止污染治理淪為污染轉移的關鍵,在于加大對污染源頭的監管,督察發現的問題必須要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

針對污染轉移事件逐漸增多現象,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院長吳代赦建議,完善污染物源頭監管機制。一方面,排污單位必須對污染物接收企業進行不定期檢查,承擔監管責任;另一方面,若污染物去向出現變更,原污染物接收企業要及時向環保部門申報,批準後方可轉移,并且應與下遊污染物接收企業對接聯系,了解接收企業污染物處理能力,否則将按規定嚴懲。

有關專家表示,環保高壓下,一些企業仍然弄虛作假,出現的多類污染轉移方式,為污染治理敲響了警鐘并提出警示,各地不僅要就曝光的問題進行徹底整改,對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也必須要動真格,要真追嚴懲。

“要讓犯罪分子知道,污染破壞環境,不僅要追究刑事責任,而且還要承擔生态修複和民事賠償責任。”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鄢清員認為,加大對有關非法排污案件的宣傳力度,既能對相關企業、工作人員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增強群衆生态保護意識,形成全社會共抓保護的氛圍。

(原題《污染治理豈能淪為污染轉移》記者 邬慧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