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誤食野生蘑菇安全提示

誤食野生蘑菇安全提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0 03:19:34

近期天氣多變,各種野生菌類及植物進入生長旺盛期,誤采誤食有毒野生蘑菇、斷腸草等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2月19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提醒:為預防誤食野生毒蘑菇、斷腸草等中毒事故的發生,請廣大群衆以及餐飲單位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野生蘑菇、斷腸草等野生植物。

此外,省市場監管局提醒,各類餐飲單位、食堂等食品經營者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自我管理,嚴格把好原料進貨關,進貨渠道要正規,并做好原料進貨登記台賬。各類單位食堂,尤其是學校食堂嚴禁采摘、采購野生蘑菇、五指毛桃(易與鈎吻根莖混生),嚴禁使用野生蘑菇、五指毛桃作為食品原料;對可食用的蘑菇、藥食同源食材要嚴格挑選,避免有毒有害物質混入其中。

廣東常見劇毒蘑菇種類有白毒傘(緻命鵝膏)、灰花紋鵝膏、黃蓋鵝膏白色變種、粘蓋包腳菇、簇生沿絲傘(簇生黃韌傘)。一旦誤食野生蘑菇、野生鈎吻等野生植物後出現疑似中毒症狀,應盡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催吐後應盡快到醫院接受治療,并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就診時最好攜帶剩餘蘑菇或野生植物樣品,以備進一步明确診斷。

同時,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經治療後,急性胃腸炎症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給人以病愈的感覺,其實此時毒素正在通過血液進入肝髒等内髒器官,侵害了實質髒器,會在1~2天後病情迅速惡化,累及肝、腎、心、腦等髒器,以肝髒損害最為嚴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狀緩解時,仍應留在醫院積極接受治療,觀察一段時間,确保病情穩定好轉再出院。

鍊接:

1、毒蘑菇的識别誤區

根據傳統的個别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别不同地方複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不要嘗試用聽來的所謂的“民間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為很多方法都是訛傳,沒有科學依據。即使是專家,在分辨的時候可能也需要用到專業的儀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種分辨開來。

錯誤說法1:

顔色鮮豔的,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

這“鮮豔”和“好看”本身就沒有具體絕對的标準。事實上色彩不豔、長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傘、秋盔孢傘等卻極毒。廣東地區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殺手——白毒傘卻是純白色的。

同時,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種類是美貌與安全并重的,同樣來自鵝膏屬的橙蓋鵝膏,具有鮮橙黃色的菌蓋和菌柄,未完全張開時包裹在白色的菌托裡,有“雞蛋菌”的别稱,是夏天遊曆川藏地區不可不嘗的美味。

錯誤說法2:

毒蘑菇蟲蟻不食,有蟲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無毒的。

事實上,很多對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動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鵝膏經常被蛞蝓取食。白毒傘也有被蟲齧食的記錄。

錯誤說法3:

毒蘑菇與銀器、大蒜、大米或燈芯草同煮可緻後者變色;毒蘑菇經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後可去毒。

銀針驗毒是個流傳千年的古老傳說,原理是銀與硫或硫化物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會令銀器變黑。至于毒蘑菇緻大米、大蒜或燈芯草變色的說法則完全出自臆想,沒有任何證據。

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說法危害更甚。不同種類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熱穩定性。以白毒傘為例,其毒性成分毒傘肽的穩定性很強,煮沸、曬幹都不能破壞這類毒素,人體也不能将其降解。大蒜裡的活性物質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對毒蘑菇完全無能為力。

錯誤說法4:受傷變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實這并不絕對,像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卻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錯誤說法5:毒蘑菇往往有鱗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環。

同時生有菌托和菌環、菌蓋上往往有鱗片,是鵝膏屬的識别特征,而鵝膏屬是傘菌中有毒種類最為集中的類群。也就是說,按照“有菌托、菌環和鱗片的蘑菇有毒”的鑒别标準,可以避開包括白毒傘和毒蠅鵝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但是,這條标準的适用範圍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樣化的整個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為“沒有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無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沒有獨特的形态特征,如亞稀褶黑菇,沒有菌托、菌環和鱗片,顔色也很樸素,誤食會導緻溶血症狀,嚴重時可能因器官衰竭緻死。另一方面,這條标準讓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槍。例如,常見食用菌中大球蓋菇有菌環、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鱗片。

2、斷腸草辨别貼士

誤食野生蘑菇安全提示(謹防誤食野生毒蘑菇)1

誤食野生蘑菇安全提示(謹防誤食野生毒蘑菇)2

灰花紋鵝膏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 粵市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 粵市監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