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蒜頭鼻子,細細的脖子,頭頂三根孤獨的頭發……《三毛流浪記》曾經是幾代人的記憶。創作出三毛經典形象的,就是漫畫家張樂平。
今年是張樂平誕辰110周年,日前,《三毛流浪記》也推出了電影繪本版。張樂平之子張慰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分享了“三毛”漫畫形象誕生的過程,也談到了父親生活、創作中的許多趣事。
漫畫家張樂平。受訪者供圖
“三毛”誕生記
張樂平是浙江海鹽人,畢生從事漫畫創作。他所創作的三毛形象婦孺皆知,本人也被譽為“三毛之父”,是中國當代著名漫畫家之一。
他很早就開始畫漫畫了。1929年,張樂平開始向上海各報紙投稿,後來也經常發表漫畫作品,逐漸在上海漫畫界有了名氣。
在其塑造的衆多漫畫人物中,“三毛”的形象最為經典。張慰軍說,父親最早是在1935年開始創作“三毛”這一形象。漫畫發表後,與衆不同的造型立即引起廣大讀者關注。
“父親曾看到有兩個流浪的孩子凍餓而死,瘦骨伶仃,心裡特别難過。就畫了系列漫畫,希望喚起人們對流浪兒童的關注。”張慰軍解釋。
在“三毛”系列漫畫裡,張樂平着意刻畫了許多小細節。比如三毛頭上的三根頭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快樂的時候,會變得很飄逸;氣憤的時候,這三根頭發就會豎起來……仿佛也擁有了表情。
張慰軍表示,最開始的三毛漫畫是四格連環漫畫,看起來是一個個小故事。真正的長篇連載漫畫是1946年創作的《三毛從軍記》。
爆紅堪比如今暢銷書
在張樂平筆下,三毛是一個有缺點但不乏正義感的孩子,天性樂觀善良,即便在過得最苦的時候也仍然積極向上。
三毛漫畫當時的火爆程度,堪比如今的暢銷書。據說,《三毛流浪記》第一幅是《孤苦伶仃》,一出來就反響很大,發表該漫畫的報紙銷量也跟着上升。
《孤苦伶仃》。受訪者供圖
“那時候報社會在幾個賣報紙的點,用鐵絲夾子把報紙展示給市民讀者看。結果一挂出去,就有人把‘三毛漫畫’那一塊挖走。”張慰軍笑着說。
他說,後來父親在畫《三毛從軍記》等其他三毛系列漫畫,還沒想到要出版,已經有人來約稿了,“在宋慶齡先生的支持下,父親還舉辦了三毛原作畫展,并舉行義賣,籌款創辦‘三毛樂園’,收留流浪兒童。”
“嚴苛”的漫畫家
包括三毛系列漫畫在内,張樂平的一些漫畫構圖不算特别複雜,往往看上去隻有簡單幾筆,但背後卻要花費不少心思。
自張慰軍記事以來,經常能看到父親在書房作畫,案頭永遠擺着兩本書:一本是《藝用人體解剖圖》、另一本則是《八十七神仙圖卷》。
“父親作畫講究解剖學,一得閑就要翻翻這兩本書。他畫古裝人物,線條簡單但非常到位。他的造型能力也強,畫人物是可以從腳畫起的,人物線條依然很流暢。”張慰軍說。
除了這兩本書外,書桌上也總是擱着一面鏡子,便于張樂平比着鏡子來畫自己的手,或者觀摩其他動作,長年累月如此。
包括張慰軍在内,張家有7個孩子,兄弟姐妹們時常給張樂平當模特,“比如要求我們做個動作,然後速寫畫下來。為了畫好衣服上的一個褶子,他會拿塊毛巾或者布做一個造型來觀摩。”
青年時期的張樂平。受訪者供圖
在他看來,父親始終對畫的質量很講究,覺得有一點畫得不好就丢掉重畫,“他一直說,别等着人家來說不好。自己都覺着不滿意的作品,為什麼要拿出來呢?”
最喜歡“兒童漫畫家”的稱呼
到了晚年,張樂平的作品數量有所減少。但總體上仍然算是一位多産畫家。
“父親曾說過,自己最喜歡兒童漫畫家的稱呼。其實嚴格來說,他還創作了不少其他類型的作品。比如諷刺漫畫什麼的,年畫也不錯。”張慰軍稱。
生活中,張樂平很和善,周圍鄰居、孩子的同學……常常樂意來串門,跟電力公司的抄表員、郵遞員,也聊得來;家門口菜市場的員工,老遠看見他就喊“老張”、“張同志”。
“父親就是一直愛喝酒,我母親會勸他或者跟他争吵。有時在飯桌上也勸,他就說‘來,為我的戒酒幹杯’,這都快成了他的‘名言’,因為誰都知道他戒不了。”張慰軍有些無奈地說。
《三毛流浪記》電影繪本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2年,張樂平去世了。父親去世後,張慰軍着手整理他的畫作和相關資料,并和兄弟姐妹一起尋找父親早前散落的作品。
“《三毛流浪記》曾拍成電影,今年出了一本《三毛流浪記》的電影繪本版,裡面有那部電影的經典鏡頭,也有原作漫畫。”張慰軍和家裡人籌劃,在今年出一本父親的畫集,再辦一個畫展,把他們找到的父親的作品,都展示出來,讓讀者、觀衆看一看。(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