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2、《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叙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曆史散文巨著。
3、《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曆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曆史。
4、《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于西晉鹹甯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縣)人不準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發現,亦稱《汲冢紀年》、《古文紀年》(秦以前文字),對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5、《漢紀》是記述西漢曆史的史書,體例為編年體,三十卷,作者是東漢時期的荀悅。荀悅(公元148年~公元209年),字仲豫,漢獻帝時做過侍講,後來任秘書監、侍中。著作有《申鑒》等。漢獻帝覺得班固的《漢書》難懂,于是讓荀悅根據《左傳》編年紀事的體例重抄《漢紀》供他參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