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
《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餘種異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