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2023年有384天是真的嗎 農曆常用術語有哪些

2023年有384天是真的嗎 農曆常用術語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3:54:25

  導語:每個人是需要對曆法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明白其中的原理以及計算方式,這樣可以妥善準備一些事項。那麼,2023年有384天是真的嗎?農曆常用術語有哪些?

  2023年有384天是真的嗎

  2023年有384天是真的,一年有365天或者366天是固定的,之所以2023年有384天,其實,按照的不是陽曆的起止時間,而是農曆的起止時間。

  2023年是平年,非整百的年份除以4,或者整百的年份除以400,若不能整除的,即為平年,2023年不能整除4,所以是平年。

  按照陽曆的起止時間,從2023年1月1日起,到2023年12月31日止(2月隻有28天),一共是365天。按照農曆起止時間來說,從正月初一起(對應陽曆2023年01月22日),到臘月三十止(對應陽曆2024年02月09日),一共是384天。

  農曆常用術語

  黃經:是在黃道坐标系統中用來确定天體在(天球)地球上位置的坐标值,共分成360度。在這個系統(天球)地球被黃道平面分割為南北兩個半球,太陽移到黃經0度為春分、移到黃經90度為夏至、移到180度為秋分、移到270度時為冬至。

  歲首:現通常用“歲首”來稱呼曆法的首月首日。其實嚴格來講,“歲”是幹支曆特有的概念,歲即“攝提”,又名太歲,“歲首”原始含義是攝提(太歲)的首月首日,即立春。陰曆是以月相朔望變化為一個月,陰曆的首月首日多稱為“元朔”。“歲”和“年”,在古時是有嚴格區别的: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從一月一日到下一個一月一日,謂之“一年”。

  平氣:計算不考慮太陽在黃道上運動快慢不勻,将一周年時間(回歸年)24等分劃分出二十四節氣,兩個節氣之間的平均天數為15.22天。

  定氣:計算考慮太陽在黃道上運動快慢不勻,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每“節氣”時間不均等。兩個節氣之間的天數不一樣、短的隻有14天、長的達16天。

  節氣:一年分十二節令、十二中氣,共二十四個節氣。節氣最初是采用鬥柄指向确定,後有一段時期演變為用“平氣法”确定,再後來采用“定氣法”确定。清朝《時憲曆》(公元1645年)以前用平氣标注,清朝《時憲曆》以後用定氣标注。注意标注和計算的不同。

  朔日:月球移到地球和太陽中間時的那一天叫朔日。

  平朔:用朔望月的平均長度計算、沒考慮日月運行的不均等性;缺點:含有真正的“朔”的當天有時可能會出現在前一月的最後一日(“晦日”、即農曆廿九日或三十日),有時會出現在初二。

  定朔:計算考慮了日月運行的不均等性,将含有真正“朔”的當天作為每月的開始。

  冬至日:冬至交接時間所在的那一天就叫冬至日。

  曆法:可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三種:

  陽曆(太陽曆):以太陽周年視運動周期(即回歸年,約等于365.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系。根據陽曆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合理指導農業等事。公曆(學名格裡高利曆)就是陽曆的一種。

  陰曆(太陰曆):中國農曆不屬于此類,但生活中人們習慣将農曆稱之為陰曆。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588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曆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曆法實用價值太小,現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曆:中國的農曆屬于此類,它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曆年與回歸年相适應。根據農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大概掌握四季更替。

  曆書:記載曆法等相關信息的出版物,如黃曆、萬年曆書。而電子曆書是科技發展的産物,是新的載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