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正月是哪幾天不能剃頭 剃頭是人類文明的傳統嗎

正月是哪幾天不能剃頭 剃頭是人類文明的傳統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2 11:44:15

  導語:隔一段時間,人們的頭發是需要修剪的。通常來說,短發以及中發每月最好修剪一次,長發需要3個月内修剪一次。那麼,正月是哪幾天不能剃頭?剃頭是人類文明的傳統嗎?

  正月是哪幾天不能剃頭

  剃頭發

  正月是從陰曆正月初一到陰曆二月初一都不能剃頭。正月不剃頭是指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流傳着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的習俗,該習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頒布剃發令的前後。

  在以前正月裡一般人是沒有人理發的,舊時民俗禁忌甚多,“正月裡不許剃頭”即為一例。“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直至夏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頭的自由。可以的話過了正月十五再剪頭發。

  蓄發和剃頭是人類文明的傳統嗎

  包括“文藝複興”之前的歐洲在内,世界上的主流民族,都不剪頭發;正如世界上很多非主流民族,例如滿族、早些時候的女真族、再早的“肅慎”,向來保持“剃頭”的習俗。可以說,二者都是人類文明的傳統;後者更是特殊生存條件、方式與原始宗教相融而成,前者即蓄發不剪的執着,其根由,則更具相關廣泛的族群關于生命本源和自我認知的理性,即上述提到的“生命價值觀”。

  似乎,這樣的說法,顯得晦澀、矯情,簡單舉例就可能好理解多了——比如,在我國,古老的史籍裡就有“斷發文身”之語,形容的是“化外”,也可以簡約武斷地說,是對于“野蠻人”的形容——不開化的野蠻人,割斷頭發(斷發)、在身體上加紋飾(紋身);相應地,開化的人,即“文明人”,講究的是後來有人總結出的“身體發膚授之父母”——身、體、發、膚,四件東西,其中“發”指包括頭發在内的身上的毛發。身(軀幹)、體(頭部及四肢)、毛發(發)以及保護住“身”和“體”的皮膚(膚),共同構成完整的生命個體,是至高無上的“大自然”通過父母親的傳遞賦予每個人的,具有神聖的内涵,是不可以随意“毀傷”的!

  在我們的古代,有“割發代首”的故事,割掉一绺頭發,人文意義上,相當于砍頭!雖然有“作秀”成分,但如果一點兒“群衆基礎”都沒有,恐怕也“秀”不出效果。以發相贈,代表笃定的友誼、愛情。見發思人,更為無數文人墨客所津津樂道。西方(主要指歐洲)的騎士時代,騎士普遍都懷揣一個類似後來懷表那樣的小物件,裡面是空的,會填充以情侶的毛發,作為情感的依托甚至護身符。情侶,可能是别人的妻子,也可能是同性的什麼人,但“情”是确有的。毛發,可以是頭發,也可以是“其他”,看“親密”到什麼程度。在某些西方國家(或者國家中的某些地區),直到兩三個世紀前,還有婦女出于某種生存需要去除過度生長的肢體汗毛和腋毛需要專門“立法”的事情,就是說,如果不“立法”,哪怕是出于生存(職業)的需要,甚至是由于健康原因,主動去除毛發,都是“理論上”不被允許的!

  在西方,這種主流族群關于保持毛發完整的執拗,最早也是從“文藝複興”時代才開始動搖的。幾乎所有上過學的人,都看見過課本上早期歐洲大科學家(比如牛頓)披頭散發的模樣,再往後,畫像裡的西方牛人,頭發就愈發趨近于現代人認為的“正常”,那是神權被打破之後在生活方式上趨向“自主”的一種現象!今天看來,似乎平淡無奇、水到渠成,可倒回去幾百年,真的是需要勇氣的!幾百年!而人類的文明史,是幾千年甚至更長!就是說,在人類迄今為止的文明史中占絕對“優勢”的漫長歲月裡,不動毛發,是主流族群涉及生命價值觀的重要傳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