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最好不要平鋪直叙,故事要有波瀾,情節跌宕起伏才能吸引人。
清代袁枚在《李覺出身傳評語》中曾說過“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觀?惟壑谷幽深,峰巒起伏,乃令遊者賞心悅目。或絕崖飛瀑,動魄驚心。山水既然,文章正爾。”
寫文章要象山一樣起起伏伏,不要平淡無味,要寫出點波瀾,有曲折起伏,那才吸引人。
下面是胡适的《追想胡明複》文章開頭一段
宜統二年(1910)七月,我到北京考留美官費。那一天,有人來說,發榜了。我坐了人力車去看榜,到史家胡同時,天已黑了。我拿了車上的燈,從榜尾倒看上去(因為我自信我考的很不好),看完了一張榜,沒有我的名字,我很失望。看過頭上,才知道那一張是“備取”的榜。我再拿燈照讀那“正取”的榜,仍是倒讀上去。看到我的名字了!仔細一看,卻是“胡達”,不是“胡适”。我再看上去,相隔很近,便是我的姓名了。我抽了一口氣,放下燈,仍坐原車回去了,心裡卻想着,“那個胡達不知是誰,幾乎害我空高興一場!”
事情極平常,文章極簡短,說的也是平平常常的話,全無斧鑿的痕迹,然而大巧若拙。平平常常的事情但在胡适筆下卻叙述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勝,何等的功力!作文如果平鋪直叙,見頭知尾,讀來則索然寡味。
“山無起伏,便是頑山;水無潆洄,便是死水。”——脂硯齋語。
作文亦是如此!為文情節曲折,波瀾叠起,方為妙。
下面再看篇微型小說
《三封電報》
[美國]佚名
阿凡 譯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萊特伴着他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獵。不久,她的家裡接獲弟弟的電報:“巴布獵獅身死。——佛萊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勝,回電給弟弟:“運其屍回家。”三星期後,從非洲運來了一個大包裹,裡面是一隻獅屍。她又趕發了一個電報:“獅收到。弟誤,請運回巴布屍。”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電:“無誤,巴布在獅腹内。——佛萊特”
打獵也是有危險的,特别是非洲的原始森林,獵人被動物傷害的事,并不鮮見。本文隻有155字,卻在美國獲得“文字最簡短,情節最曲折”征文大獎。它隻是通過幾封電報的一來一往,但情節特别曲折,可謂跌宕起伏。
人物:伊莉薇娜,她的弟弟和她的丈夫;情節:丈夫和弟弟到非洲打獵。還有人物的情感描寫:伊莉薇娜聽到丈夫的死訊,悲不自勝,要弟弟“運其屍回家”。
讀者始終為人物命運所擔憂,被故事情節所吸引,但結局總是無法預料。而這些,都是與作者巧妙的構思,文字的簡潔明快和叙述的跳躍性分不開的。
再如美國短篇小說作家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俄國短篇小說作家契诃夫的《變色龍》他們的異曲同工之妙都在于情節的波瀾起伏,達到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文章有張有弛,有動有靜,跌宕起伏,波瀾曲折, 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
所以,我們寫作文,特别是記叙文,要學會叙事曲折有波瀾,忌直白、平淡、平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