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寒是24節氣的最後一個,也是一年當中天氣最冷的時候。天氣這樣冷,那一定需要做好防寒工作,不能因天氣變冷而影響身體健康。那麼,大寒節氣怎樣養生最好?大寒養生原則是什麼呢?想知道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大寒節氣怎樣養生最好
早睡晚起
進入冬季之後我們一直在強調早睡晚起,這是因為冬季講究“閉藏”,早睡可以幫助人們養陽氣,晚起則是為了養陰氣。睡一個好覺還可以讓人們在白天有更好的精力面對工作,所以大寒時節要早早上床,晚一點起床。
睡前泡腳
大寒時全國各地的氣溫都比較低,此時手腳冰涼的症狀會常常出現,專家認為,睡前泡腳可以改善這種情況,中醫表示,睡前泡腳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提高睡眠質量,讓人們睡得更好更香。
适量運動
冬季到底該不該運動,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大寒時節,适量的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身體的抵抗力,但是冬季運動不宜過于激烈,晨練時間也不宜過早,建議在日出後晨練,選擇慢跑、登山等舒緩一點的運動。
大寒養生原則
1.腿腳保暖是大寒養生的關鍵
在北方,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光,在南方,雖然最冷的小寒過去了,但大寒氣溫依然很低,稍不注意就可能生病。因此,預防寒冷侵襲至關重要,尤其是膝蓋和雙腳。
現在許多年輕人,為了追求美麗,大冬天也經常穿短裙在寒風中穿行,這樣雖然美了,但膝蓋非常容易受到寒氣侵襲。專家表示,膝關節本身是腔隙關節,直接對着風吹,寒氣很容易進去。因此,天氣冷時不僅要穿厚實點,還應該戴上護膝進行額外的防護。
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因此腳部保暖也很重要。專家建議,入睡前以熱水泡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質量,對保健養生都有積極的意義。特别是那些深夜還在上網或伏案工作的人,睡覺之前用熱水泡腳,緩解疲勞,預防寒冷的效果更明顯。
2.進補多食粥
中醫認為,最寒冷的季節是陰邪最盛之時,此時在飲食上要特别注意粘硬生冷,要多攝取一些溫熱食物,以此抗寒、保養陽氣。飲食上應首選溫補類食物,比如雞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選一些平補類的食物,比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
冬季喝粥對身體也是很有好處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還可祛病養生。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别是羊肉粥、八寶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3.進補食物要逐漸減少
大寒進補的食物量應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适應春天萬物的升發。
由于寒冬臘月,人體的消化機能活躍,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強,食量增大,因此人們飲食方面,可适當增加蛋白質,氨基酸對耐寒有一定幫助,動物内髒瘦肉雞蛋魚等含有大量氨基酸,有利于人們的禦寒冬季。
同時要确保維生素尤其維生素C的供給,較為适宜的食物有蘿蔔、土豆、菠菜等及各類水果。補鈣也可避免心血管和肌肉受損。多吃一些堅果類食品,對于人們禦寒有好處。
冬季氣候幹燥,人們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喝些水才有利健康。
4.大寒養生要鍛煉運動要适宜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季運動鍛煉對養生有重要意義。因此冬季可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慢跑、跳繩、踢毽子、打太極拳等,既運動了肢體,也加強了氣血循環,全身四肢才能溫暖。
專家表示,在“大寒”節氣裡,氣候一冷一熱很容易感冒。冬天的早晨氣溫過低,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所以如果要運動的話,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
由于戶外氣溫比室内低,人的韌帶彈性和關節柔韌性相對不夠靈活,為避免造成運動損傷,在運動前先要做一些熱身準備,比如:慢跑、搓臉、拍打全身肌肉等。或者也可以雙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來回轉動,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手指的靈活性,預防凍傷,還可預防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同時還要防心腦梗、腎衰、肺炎、低血壓、凍傷、皮膚瘙癢、寒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