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知識的普及,很多人都知道并不能一味地将膽固醇視為“洪水猛獸”,因為人體的正常運作需要膽固醇的參與——它參與細胞與細胞膜的構成,确保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參與人體免疫系統的防禦機制……
但你知道嗎?膽固醇本身并不溶解于水和血液,需要水溶性載體脂蛋白的幫助才能開啟“身體之旅”。
而根據其搭載方式的不同,膽固醇也被分為兩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常稱為“壞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常稱為“好膽固醇”)。
那麼,如何區别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呢?
一
如何區分膽固醇的“好壞”?
膽固醇的“好、壞”,主要是由其搭載的脂蛋白決定:
//低密度脂蛋白//
壞膽固醇搭載的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負責将肝髒中的膽固醇轉運到身體的各個組織細胞,而不負責将送出的膽固醇收回;
若送出的膽固醇過多,身體組織細胞不能及時吸收、利用,這些膽固醇就很可能滞留在血液中,甚至粘附在血管壁上,引起炎性反應,造成各種心腦血管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
好膽固醇搭載的高密度脂蛋白也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它能将沉積在血管中的膽固醇運回肝髒,變成膽汁随糞便排出體外。
由此,很多人認為我們身體中的壞膽固醇越少越好,好膽固醇越多越好,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二
壞膽固醇過低,增大腦出血風險
以往,很多人都覺得壞膽固醇越低越好,但現如今也有研究發現:壞膽固醇過低,也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一項以中國人群為研究對象的大規模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學研究也得出相似結論。
本次研究對96043名平均年齡為51.3歲的受試者,進行了九年的随訪,共發現753例腦出血事件。
研究團隊發現,壞膽固醇水平在70-99mg/dL和≥100mg/dL的人群發生腦出血的風險相當;而<70mg/dL的人群,發生腦出血的風險則顯著增加。
相較于壞膽固醇水平在70-99mg/dL的人群,在50-69mg/dL的人群,腦出血風險升高65%,而<50mg/dL的人群,風險更是升高169%!
由此可見LDL-C并非越低越好,正常情況下,壞膽固醇的正常數值約在105-120mg/dl。若過低,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營養不良
長期節食或吃素,攝入脂肪過低,易出現營養不良,壞膽固醇指數也會偏低。
建議:每餐定時定量吃,注意食物的多樣性,葷素搭配,粗細交雜;少吃油炸、高脂食品。
②疾病消耗
甲亢、阻塞性肺氣腫、萎縮性胃炎、肺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過度消耗身體能量,造成身體能量負平衡,壞膽固醇指數也可能會偏低。
另外,運動過度,造成能量的過度消耗,若不及時補充營養,也可能會導緻指數偏低。因此,運動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提示: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是保證壞膽固醇指數處于正常水平的基礎。
三
好膽固醇過高,增加死亡率
早期,美國心髒協會的一項研究顯示,良性膽固醇過高和死亡率之間存在相關性;
而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好膽固醇水平極高的人群,死亡率高于正常人群,男性約高106%,女性約高68%;
英國皇家維多利亞醫院的首席顧問更明确指出,當好膽固醇濃度超過2.3mmol/L時,其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會下降,甚至開始增加傷害。
而好膽固醇過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肝髒疾病
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中毒性肝損傷、脂肪肝等疾病可導緻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
②藥物影響
長期注射雌激素、胰島素,服用避孕藥、肝素等也可能會導緻其含量過高。
另外,若有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症也會導緻先天性的HDL-C指數偏高。
四
如何維持膽固醇“收支平衡”?
如此看來,身體中的膽固醇并沒有非常準确的“好壞之分”,而且人體本身有維持血膽固醇穩定的調節機制。但在一些因素的影響下,導緻其代謝異常,也就可能會成為一些疾病的誘因。
因此,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糾結血脂單上的數字,而是從自身出發,将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并維持膽固醇代謝平衡,換句話說,既要保證膽固醇供給,又不能讓它成為威脅。
1控制攝入量
想要維持正常的代謝,首先控制從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量,以減少代謝器官的負擔。
少吃精細的碳水化合物,如精米面等;控制飽和脂肪攝入,如零食中的椰子油、棕榈油等,還包括牛羊豬等禽肉;少吃植脂末,如速溶咖啡、飲料等。
2減少膽固醇吸收
①可溶性膳食纖維,包含燕麥、糙米、豆類等,能幫助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②植物甾醇,小麥胚芽、麥麸、花生、杏仁等含量豐富,同樣有助于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③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相結合,每周至少保持3次30分鐘以上的運動,以提高身體代謝水平,減少吸收量。
3保護肝髒
膽固醇主要是在肝髒中轉化為膽汁酸,因此,想要維持正常的膽固醇代謝,肝功能正常很重要。
日常的傷肝行為,如:熬夜、抽煙、酗酒、亂吃藥等都盡量避免;同時,飲食中多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芝麻等,以促進肝細胞再生。
4腸道益生菌
不管是肝髒合成的膽固醇還是從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都需經過小腸吸收,因此腸道健康對于膽固醇的排洩也很重要。
而人體腸道益生菌的比例越高,腸道越有活力。
酸奶、奶酪及其制品,泡菜、豆豉等發酵食品中都含有益生菌,日常膳食中可以适當增加;
補充益生元,常見的有低聚果糖、低聚異麥芽糖、低聚糖等物質,它是益生菌的食物,能刺激腸道中益生菌的生長。
來源:我是大醫生官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