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九重陽節時間:10月4日,星期二,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不是法定節假日,所以不放假。除非重陽節正好是周末。2022年的重陽節正好在國慶假期間,而2022年國慶節的假期是從10月1日-10月7日,所以2022年重陽節假期和國慶節一樣。
“重陽”一詞,源于《周易》。在《周易》中,謂“九”為陽數,“六”為陰數,二“九”相重,故稱“重九”或“重陽”。
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這一節日當天,人們自古有登高以及賞菊的習俗。
重陽節作為一個民間節日,起始于東漢時期。
相傳當時汝南縣有個名叫桓景的人,幼時其父母相繼死于瘟疫。桓景聽人說,這是本地的瘟魔在作祟,于是桓景便下定決心訪仙求道學法術,以震懾瘟魔,為民除害。
據說,桓景他曆經千辛萬苦,終于在東南山找到了費長房大仙。聽聞桓景的經曆故事後,大仙遂贈予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要他習武學藝。
來年九月的一天,費長房大仙對桓景說:“二九相重,鄉人有難”。說罷,仙人又送給桓景一些茱萸葉和菊花酒,要他一并帶去分給鄉親父老,登高以避此禍事。
桓景照仙人指示照辦,果然瘟魔不敢靠近。後來,桓景手持青龍劍,同衆鄉親一道登上高山與瘟魔交戰。幾經搏鬥,終于成功刺殺瘟魔,為民除了大害。
桓景斬殺瘟魔的事迹傳開後,人們“重陽登高,仿桓景之法避禍”的習俗就代代沿襲了下來。
由于九與“久”同音,高與“糕”相諧,故古人過重陽節還兼取“長久”之意,希圖健康長壽。地處平原無“高”可登時,則以吃“蒸糕”代之。
三國時代的曹丕在《九日與鐘徭書》中曾說道:“歲月往來,忽複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用,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更耳熟能詳的,還有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的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
秋高氣爽之日,遍插茱萸,食重陽糕,飲菊花酒,登高望遠,看秋水共長天一色,賞落霞與孤鹜齊飛,可謂賞心樂事。誠如邵大震《九日登玄武山旅眺》描寫:“九月九日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寒雁一向南飛遠,遊人幾度菊花叢。”菊花具有五種美德,其中之一,它是神仙的食品,盛開在霜雪來臨的凡間。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重陽節即是弘揚這一傳統美德的節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