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氣候溫和,山川靈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河源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東江流域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保留了豐富的客家文化遺迹,有“客家古邑,萬綠河源”之稱。
萬綠湖,是華南第一大人工湖,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境内,因處處皆綠而得名。
從高空俯瞰萬綠湖,湖面水光潋滟,碧波蕩漾,湖中綠島點綴,湖岸青山環繞,美不勝收。
萬綠湖集“水域壯美、水質純美、水性恬美、水色秀美”于一身,是河源标志性的生态旅遊名勝。
河源的曆史可追溯到秦漢時期。河源市紫金縣的越王山,相傳是因西漢南越王趙佗登高面壁銘志稱王而得名。
越王山主峰海拔316米,四面絕壁其山峰千姿百态,勢如南越王之千軍萬馬,雄偉壯觀。
越王山
龍川縣佗城鎮,曾是南越王趙佗的興王發迹之地,也是秦代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交融之地。
龍川縣佗城鎮,越王廣場
城中的學宮,考棚,古城牆等老建築,斑駁古舊,帶着滄桑,沉澱着曆史。
龍川縣佗城鎮,龍川學宮
佗城鎮,龍川考棚
佗城鎮,龍川考棚
蘇家圍,是宋代大文豪蘇轼後裔聚集的古村落,座落于河源市義合鎮。東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彙,整個村子山水環繞,綠意盎然,有“南中國的畫裡鄉村”的美譽。
蘇家圍
河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而最能凸顯其曆史文化底蘊的當屬客家圍屋。
與衆多圓形圍龍屋不同的是,河源客家圍屋多是方形或半圓形。
大壩鎮嘉禾崗圍屋
其中現存數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府第式”四角樓,以和平縣的林寨古村,連平縣的白雲樓等為代表。
林寨古村四角樓
林寨古村四角樓内雕梁畫棟
連平縣白雲樓
這種建築形式繼承和融合了中華幾千年宮廷建築和漢族民居風格,還承載了濃厚的傳統禮制,道德觀念,有着豐富的内涵和寓意。
河源在大力發展生态文化旅遊産業的同時,也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曆史機遇,通過現代城市、現代産業的全面發展,構建生态河源、現代河源協同發展的新優勢。
桃花水母大劇院
桃花水母大劇院夜景
河源市區高樓林立
河源市文化廣場
亞洲第一高噴泉
推動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貢獻河源力量。
河源市文化廣場馬超龍雀雕塑
羊城晚報《航拍廣東》大型全媒體報道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以羊城晚報無人機隊為主力
對全省21個地級市進行航拍采訪
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大美廣東
通過空中影像
為廣東的青山綠水留證
為廣東的朝氣蓬勃留證為廣東70年來的發展成就留證
敬請關注!
來源 | 羊城派
題字 | 劉斯奮
出品人 | 劉海陵 林海利
總策劃 | 孫璇 蔡惠中
統籌 | 蔡惠中 侯恕望
導演 | 周巍
監制 | 周巍
拍攝 | 周巍
後期 | 周巍
文本 | 周巍
文字 | 周巍
配音 | 崔文燦
片頭 | 楊奇
責編 | 胡曉倩 鄭宗敏
實習生 | 梁敏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