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河南旅遊,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景點多,名氣大。比如少林寺、龍門石窟以及雲台山等景區,早已聞名全國。
但實際上,除了這些知名的景點之外,河南還有無數鮮為人知,但價值、内涵卻毫不遜色的景點。
在河南濟源市境内,就有這樣一個國寶級景點。該景點為濟源市現存重要的古建築群之一,是國内罕見的減柱造建築的典型,藏着千古謎團,至今無人能解。
最重要的是,該景點不要門票,而且公交可直達,但很多人都錯過了。
這個景點,就是位于濟源市北海街道荊粱北街的奉仙觀。
奉仙觀,原名奉先觀,始建于唐垂拱元年(即公元685年),距今已有1330多年的曆史了。後又經北宋、金、明、清多個朝代重修擴建。
目前,觀内現僅存金明清古建築十座,依次為山門、玉皇殿、三清殿遺迹左右兩側的廂房和配殿。面積雖然不大,但布局合理、錯落有緻,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尤其是三清殿中的"兩絕",一反建築常規,運思奇特,令人歎為觀止。
三清殿為奉仙觀的主殿,重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即公元1184年),是河南省現存5座金代木構建築中最重要的一座,也是全國重要的金代單體木構建築之一。
該殿一絕為獨特的構造。
其采用了大比例的減柱造,因為該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原本應該有八根立柱。
但建造者卻獨具匠心,僅僅使用兩根後金柱,使屋頂重量大部分集中于二梁二柱之上,是中國減柱造建築的典型作品,實屬罕見。
該殿二絕為罕見的用材。
除了大膽科學的減柱造令人驚歎之外,三清殿的梁架用材也極為罕見,并且充滿着傳奇色彩。
據清乾隆年間《濟源縣志》記載,三清殿以荊木、柿木為梁,桑木、棗木為柱。
這四種木材諧音為"今、死、早、喪",十分不吉利。道教作為土生土長的國教,奉仙觀三清大殿卻一反常态,将這四種不常用的木材集于一身,作為棟梁之材,着實令人不解。
據了解,這四根梁柱是北宋時期奉仙觀住持道士賀蘭栖真,走遍濟源四境才找到的。而懸挂于柱子上的清代木牌上,清晰地記錄着四根木材的來曆。
目前,濟源境内荊王、棗林、柿槟、桑榆河這四個村名,至今還在使用。但當初賀蘭道長為何選此四木作為棟梁,是為千古之謎。
對此,有業内人士分析,在佛教的教義中有"早經死喪,生死輪回"之說,意為早死即早生。
而三清殿建于金代,那個時候經曆多朝的發展,早已經是儒、道、佛高度融合的時代,四梁柱"棗、荊、柿、桑"與"早經死喪"或"早喪今死"諧音,是佛、道融合的文化包容表現。
不過,該說法雖然認可度高,但并沒有實料記載。
出行線路:自駕:從鄭州出發,經連霍高速、鄭雲高速、原焦高速、長濟高速,再經濟源大道、東環路、北海大道轉荊梁街,可直達奉仙觀。
公交:在濟源市區乘坐205路公交車,到奉仙觀站下車,即可到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