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白露天氣有什麼變化 白露時節的氣候特征是什麼

白露天氣有什麼變化 白露時節的氣候特征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11-27 19:19:42

  導語:白露節氣,顧名思義這個時節會出現露水,而露水的出現,意味着天氣變涼了,尤其早晚天氣會比白天涼許多,晝夜溫差比較大的時節。當然,我國南北氣候每個時節是有所差異的,那麼,具體南北地區白露天氣有什麼變化呢?到底白露時節的氣候特征是什麼?一起來了解。

  白露天氣有什麼變化

  白露是熱與涼分水嶺,“白露”代表暑熱的結束。進入白露節氣後,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雲,地面輻射散熱快,因此溫度下降也逐漸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一說。

  白露後,晝夜溫差漸漸拉大,白天中午氣溫雖較高,但早晨與夜間已有絲絲的涼意。從白露節氣開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标準,各地陸續開始進入到秋天。這時,中國各地晝夜溫差可達8℃—16℃,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溫差較大的節氣。

  白露時節的氣候特點

  一、秋天的腳步來到長江流域

  秋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節,陽光明媚和煦,天空湛藍如海,雲朵潔白閑靜,清風徐徐送爽,柔漫的風兒送來了滿園花果的飄香……

  白露期間,蒙古高壓帶來的冷空氣,已有一定實力,一般來說勢力不是很強,主要影響我國北方、長江中下遊地區,極個别時候強冷空氣可以南下到華南北部一帶。北方受其控制,降水減少,雲淡風輕,氣溫不冷不熱,是一年中登高望遠秋季旅遊的黃金季節。

  二、日溫差加大注意防涼

  随着日照減弱,冷空氣降溫影響,特别是一場秋雨過後,最低氣溫下降幅度明顯。我國各地每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之間的溫差逐步加大,也就是氣象上通常所說的日較差增大。

  據資料記載:華東地區的平均日較差為5~9℃,中南地區為7~12℃,華北地區為10~15℃,西北和東北的日較差更大,甚至能達到18~20℃。因而,白露前後的晝夜溫差是僅次春季的第二個最大的時期。有諺語形容:“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夜間清晨的降溫,往往是人們受涼得病的起因。

  三、關注嚴重秋旱警惕火災

  如果長江中下遊地區的伏旱、華西地區、華南地區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潤,都可能形成夏秋連旱。有諺語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春旱蓋倉房,秋旱斷種糧。”

  北方部分地區,如西北的陝西、山西、甘肅、華北等地,秋季降水本來偏少,如果出現嚴重秋旱不僅影響秋季作物收成,還延誤秋播作物的播種和出苗生長,影響來年收成。

  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區,空氣幹燥、風力加大,森林火險開始進入秋季高發期。

  農事活動:

  白露農事

  “白露”代表着由熱轉涼,萬物随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成熟。白露時節,正是中國各地大忙時節。東北地區,開始收獲谷子、高梁和大豆,一些地方開始采摘新棉;同時,要給棉花、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選種留種,及時騰茬、整地、送肥,搶種小麥。華北地區,此時也是秋收大忙季節,各種大秋作物已經成熟,開始進行收獲;秋收的同時,還得抓緊送糞、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好種麥的準備工作。西北地區開始播種冬小麥。西南地區到了白露時節,到處呈現忙碌的景象,因為“白露白茫茫,谷子滿田黃水稻和谷子得抓緊時間收割。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得加強田間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溫霜凍造成危害。華中地區,抓緊時間收割遲、中水稻,夏玉米也開始收獲了,棉花也分批采摘,晚玉米得加強水的管理。除此之外,得抓緊時間平整土地,為種麥做好準備。

  白露節氣後,冷空氣日趨活躍,常出現低溫天氣,影響晚稻抽穗揚花。黃淮、江淮及華南等地要抓住氣溫較高的有利時機淺水勤灌。白露期間,華南日照較處暑驟減,且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所以農諺有“白露天氣晴,谷米白如銀”的說法。對此,要采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同時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