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集《燕山夜話》,作者馬南邨(1912-1966),本名鄧拓。《燕山夜話》為作者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報》開設的雜文專欄,後彙為五集出版。
本文為“吳先生的讀書會之《燕山夜話》”中《馬後炮》一文之原文。
現時愛下象棋的人很多,象棋中的用語也就往往變成人們日常的口頭用語了。“馬後炮”便是屬于這種日常的口頭用語之一。有幾位讀者來信問道:馬後炮怎麼會變成了口頭語呢?馬後炮的原意究竟是什麼?現在我們說的馬後炮與它的原意是相符的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必須弄清楚:人們口頭上常說的馬後炮,到底盡包括些什麼意思呢?我沒有進行普遍的調查,似乎也不需要甚至不可能對這一類問題進行普遍的調查,因此要想對以上問題,做出完全肯定的回答還 有困難。但是,大體說來,人們日常所謂馬後炮,主要是指的人們主觀認識和行動落後于客觀實際的某些情況。
當某一件事情發生以後,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地采取必要的措施,而是過了許久才采取一些措施,那麼,照一般人的口頭語,這就叫做馬後炮。如果我們對于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等等,也是在很久以後才弄清楚,那就更要被批評為馬後炮了。這就可見,馬後炮在一般人的口頭語中,總是帶着消極的涵義。這一點似乎是很明顯的了。
然而,馬後炮原來的意思是否果真如此,卻還需要再做一番查考。從何處去查考呢?這又是一個難題。在曆史上象棋出現的時間可能稍晚,起先人們隻下圍棋,而不下象棋。據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載:“奕,圍棋也。”這就可見圍棋出現的時間最早,所以凡是下棋都指的圍棋。又據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把圍棋說成是堯舜所創造,這當然是荒唐的;但是,張華此書至少可以證明圍棋在晉代以前就出現了。其他類似這樣的說法還 很多。周秦諸子及《山海經》上也都有關于奕棋的記載,大概圍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很流行,當無疑義。
不過,圍棋隻有黑白之分,無法運用什麼馬後炮之類的戰法。馬後炮隻能用于象棋,這也是毫無疑問的。而象棋的出現,據漢代劉向的《說苑》所載,也在戰國時代。這是否可信還 待考。至于有人說象棋也是創始于舜,那是杜撰。還 是劉向說的創于戰國時代較有可能性,他說:“雍門周謂孟嘗君曰:足下燕居鬥象棋,亦鬥戰之事乎?”又說:“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照這個說法,戰國時代已經有了象棋。不過,當時的象棋究竟是什麼樣子就不得而知了。
根據多數古籍的記載,象棋被公認為北周武帝所創。如明代的楊慎、胡文煥、謝肇淛等人都抱這樣的看法。而且北周庚信有《象戲賦》《進象經賦表》兩篇作品可以作證。所謂象戲指的就是下象棋的遊戲,所謂象經乃是講解象棋的圖經。
有了象棋的以後,馬後炮也就出現了。
古代的象棋當然和我們現在的象棋還 不一樣。按明代胡文煥的《事物紀原》所載:“象棋乃周武帝所造,有日月星辰之象,與今象棋不同。”這裡雖然提到日月星辰之象,實際上什麼樣子還 不能确切知道。而明代上距北周,曆時太久,傳述也未必可靠。倒是宋代司馬光的《古局象棋圖》頗有參考的價值。此圖以戰國七雄并峙之局,列為象戲。七國各有一主将、一偏将、一裨将、一行人、一炮、一弓、一弩、二刀、四劍、四騎。這就是說,一盤棋分七個部分,代表七國,下棋的人可以七個,也可以六個、五個、四個、三個、采取合縱連橫的方法;每一國有十七個棋子,其中四騎等于四個馬,但是隻有一個炮。這個炮的行動規律與現在象棋中的炮差不多。圖中說明:
“一炮,直行無遠近,前隔一棋乃可擊物;前無所隔,及隔兩棋以上,則不可擊。”
這個規定顯然與現在象棋中的炮基本相同。至于馬的行動規律,圖中又說明:
“四騎,曲行四路,謂直一斜三。”
不難設想,有四個馬,可以曲行四路,那末,盡管隻有一個炮,而馬後炮的出現機會一定要比在今日的象棋中更多一些。因此,我們無妨下一個斷語,就是說:馬後炮是随着古象棋的出現而同時出現的。
但是,在古象棋中出現的馬後炮,是很厲害的一着,它往往可以“将死”對方,正如現在象棋中的馬後炮也常常是能緻對方于死地的絕招一樣。這麼看來,馬後炮原來的涵義是積極的,根本不同于現時人們口頭所說的馬後炮的那種消極的涵義。
從積極的涵義轉為消極的涵義,這個變化太大了。然而,這類事情卻也是常有的,豈隻馬後炮而已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