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三大傳統節日分别是: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2、春節古稱正旦,歲首,過年等。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是中國漢族民間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的一個古老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幾十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旺火、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等。
3、端午節時間為,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夏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等。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4、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中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中秋節的盛行始于中國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也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