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出形式
其表演形式為:全體演員,不論是否扮演劇中角色,全部出場,圍成半圈,輪到自己表演時,即出列表演,其餘時間參加伴唱和伴舞。
其基本演出格式是:先由戲師介紹一段劇情,然後由一個角色出來演唱一段,然後所有演員共同起舞或表演技巧,依此循環。其演出不分幕和場次,劇情講解者和伴唱伴舞實際上起着分幕的作用。
2、唱腔角色
195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前,藏劇中的朗達(戲曲唱腔)基本上是無伴奏的清唱,即便是在載歌載舞的表演中,也隻是用鼓钹這兩種打擊樂器伴奏。鼓钹點子是西藏各地方劇種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各種舞蹈、表演的伴奏。
同時也起着描寫環境、銜接唱念和統一節奏等作用。鼓钹點子多是從藏族最古老的民間“野牛舞”、“獅子舞”、“鼓舞”和大型民間傳統歌舞“甲諧”,以及藏族的原始抗災歌舞“吉達吉嫫”等歌舞藝術的鼓钹點子中吸收并加以發展而成的。
3、面具
主要用于各種民間表演活動。藏戲面具與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帶有濃郁的世俗傾向和民間色彩。表現的題材主要包括曆史故事和神話中的人物、神靈和動物。
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紅色象征國王,淺紅色代表大臣,黃色象征活佛,藍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兩面派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