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報道或官方通報、法律法規和文件中,我們常常看到“公務員”、“公職人員”兩個詞語,兩者有什麼區别呢?從嚴格的法定意義上講,“公職人員”的範圍比公務員更寬泛,可以說,凡是“公務員”都屬于“公職人員”,但“公職人員”不一定屬于“公務員”,兩者有明顯的區别,我們分别做一個闡述。
第一,我們先看“公職人員”的概念。
對于“公職人員”,從國家法律層面上予以明确,首先是《國家監察法》第15條,專門明确了“公職人員”的範圍,概括起來,主要有6大範圍:
——黨和政府各級機關,人大、政協各級機關,各級監察委員會、法院、檢察院。還專門提到了民主黨派機關和工商業聯合會機關的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企業管理人員;
——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基層群衆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而2020年剛剛頒布的《政務處分法》對“公職人員”的界定,也引用了《國家監察法》的界定範圍,可見,“公職人員”的界定比較寬泛,而且注意,上述第一類中黨政機關、審判機關等中從事“從事公務的人員”,而且,該法律規定其他“公職人員”則強調其中的“管理人員”,這其中有重要區别。
第二,什麼是“公務員”呢?公務員包括哪些範圍呢?
我們來看《國家公務員》法第二條的明确規定:“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财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雖然該法律對公務員的具體範圍沒有詳細界定,但根據中組部2020年發布《公務員範圍規定》第3條規定,下列機關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列入公務員範圍:
——中國共産黨各級機關;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機關;
——各級行政機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機關;
——各級審判機關;
——各級檢察機關;
——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的各級機關。
中組部根據《國家公務員法》對公務員的範圍進行了詳細界定,十分清楚,而且沒有“其他”條款。我們看看上述7大類人員,實際上就是《國家監察法》規定的“公職人員”的六大類中的第一大類人員。
第三,“公務員”與“公職人員”有何本質不同呢?
根據上述範圍界定和相關法律規定,我們發現,“公務員”與“公職人員”主要有三大區别:
——公職人員範圍比較寬泛,包括了公務員和非公務員,如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群衆組織等,而公職人員有明确、詳細、嚴格的界定。
——進入公務員隊伍,要經過嚴格的考試和選拔,而非公務員的“公職人員”則不用經過考試,或無規定必須進行考試才能進入,如國有企業可以自行招聘人員。
——公務員是“由國家财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而其他公職人員,如國有企業人員等,并非财政供養,而是自己單位負擔自己的員工的工資與福利。
關于“公務員”與“公職人員”的主要區别,說清楚了嗎?歡迎分享、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