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懂得。
三秋:秋季。
插圖作者:孟怡丹
李峤,字巨山,唐朝宰相。以文辭著稱,與蘇味道并稱“蘇李”,又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為“文章宿老”。其詩多吟詠風物,詞新典麗。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詠風,不是直接說風,而是通過描寫風的功能和力量來側面表現風的形象。風本身就是無形的,是不可捉摸的,所以不可以描述外貌。風的蹤迹隻能通過它所作用的事物才能看出來,比如風吹草低,風掃落葉,這是可以通過草和葉來觀察風的行蹤。風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風是可以感知的,人的感官對風天然敏感,比如春風醉人,夏風涼爽,秋風寒冷,冬風刺骨。但詩人這裡并沒有通過感官來描述風,而是通過風作用的外物來表現風的特點。
前兩句是說風的功能,風能夠讓秋天的葉子自行慢慢落下,也能夠讓春天的花朵自己慢慢開放。這裡的風成了自然萬物的信使,當秋風吹起時,葉子便知道要開始脫落了;當春風吹來時,花蕾便知道要開放了。把花開葉落的自然現象視為是風的作用,賦予了風靈性,而這樣的風就具有了生命。比直接描述風要高明多了。後兩句則從風的力量着手,風吹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風吹過竹林能讓成千上萬的竹子傾倒。浪和竹子的動态就是風的蹤迹。如果說一二句講的是風的悄無聲息,那麼三四句則講的是風的驚天動地,是微風與大風的區别。
這首詩好像是一個謎語的謎面,謎底是“風”。詩人以這樣的手法來表達風的特點,确實是得風之神。
(鳴謝:上海江東書院)
書法:中央黨校教授 鐘國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