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辟谷七天

為什麼辟谷七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11:41:33
老陽按:以前和朋友們就讨論過辟谷,這個東西真是存在,但是需要名師指點,而且一般人也不需要練習。虛雲法師就會,但不是道,所以大家知道的也就不多,今天略微說說曆史,具體方法不說了。大家也沒有必要練,更不要盲目瞎練,練壞了身體。舉一些曆史記載,看看曆史上怎麼看待曆史的。

西漢司馬遷所撰《史記》中就有關于辟谷的記載。《史記·留侯世家》記述留侯張良禀體多病,采用導引、辟谷等術療疾并習練輕身之功。以後,曆代文獻不乏記載。《北史·李先傳》載:"(李先)服氣絕粒數十年,九十餘,顔如少童。"《宋史·陳抟傳》載:"(陳抟)因服氣辟谷,曆二十餘年……每寝處,多百餘日不起。……"1973~1974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帛書中有一部《卻谷食氣》,論述練氣功以卻谷養生的理論與方法(見馬王堆漢墓醫書)。

為什麼辟谷七天(一個人竟然能十幾天不吃飯)1

辟谷術在限制飲食的同時需服用少量生藥。《北齊書》中記載一個隐居于琅琊山的修行者,練辟谷之術,服用松子、白術、茯苓等生藥,以求長生不老。《舊唐書》記載一個叫王遠知的人,修習吐納導引之術,服食靈芝和白術等,活到百歲以上,且頭發烏黑、步履輕捷。在曆代方書中載有不少配合辟谷術的中藥方劑,如神仙辟谷方、辟谷登仙方等。主要藥物有黃精、玉竹、芝麻、天冬、大棗、黑豆、靈芝、松子、白術、桑椹、胡桃、蜂蜜、麥冬等,有的方劑中還有朱砂、雄黃、雲母等礦物藥或其再制品,上述藥物大緻可分為兩類,一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脂肪;一類則含無機物,甚至含有一定的毒性物質,如朱砂中含汞、雄黃中含砷(砒)。修煉辟谷術時以選服具有高營養成分的生藥為宜,因為這些中藥不僅含有一定量的人體必需的蛋白、糖、脂肪及多種微量元素,而且大多有補氣、養血、滋陰、生精等功效,有益于養生。雖然辟谷術中配合某些含有一定營養成分的中藥,但并不是以藥代食。因為藥物的服用量很少,不能替代平日攝入食物的熱量需要。

2、《抱樸子内篇·至理篇》:

“昔留候張良,吐出奇策,一代無有……而日吾将棄人間之事,以從赤松遊耳,遂修道引,絕谷一年”。

3、《抱樸子内篇·論仙》:

“陳思王著《釋疑論》雲:初謂道術,直呼愚民詐僞空言定矣。及見武皇帝(育操)試閉左慈等,令斷谷近一月,而顔色不減,氣力自若,常雲可五十年不食,正爾,複何疑哉?”

4、《黃庭内景經》雲:

“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那從反老得還嬰?”

5、《太清中黃真經》說:

内修形神除嗜欲,專修靜定身如玉,但服元和除五谷,必獲寥天得真篆。百日專精食氣足,食氣玄微惚五事,大關之要???莫能知。元氣初服力尚微,要子将心運守之。谷氣永除子何别,氣則難停而易渫,或即體弱而心虛,或即藏虛而力劣。一者上蟲居腦宮,萬端齊起搖子心,常思飲膳味無窮,想起心生若病容,二者中蟲住明堂,遣子魂夢神飛揚,或香或美無定方,或進或退難守常,精神恍惚似猖狂,令子坐敗食谷糧,子若知之道自昌;三者下屍居腹胃,令子淡泊常無味,靜則心孤多感思,撓則心煩怒多起,使人邪亂失情理,子能守之三蟲棄。得見五牙九真氣,五牙鹹惡辛酸味,為有三蟲鎮随子,屍鬼坐坐汝身死,何得安然不驚畏?又說:“六腑明神不隐藏,滞子神*功去路難,大都谷實偏為病”,“谷實精華與靈隔,纏羅六腑昏諸脈。元神不返欲何依,子心未遠焉能測。可惜玄宮十二樓,那知返(反)作三蟲宅”,“三蟲宅居三部裡,子能運用何憂死。漂然郁郁常居此,自辯元和九仙氣,九仙真氣常自靈,三蟲已死複安甯。”這也都是宣揚以食氣達到辟谷,斷除谷氣,使三蟲絕滅。

6、《莊子·逍遙遊》:

“不食五谷,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企求達到不死的目的。

7、《大戴禮記·易本命》: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是為辟谷養生術最早的理論根據。

8、《去(卻)谷食氣篇》: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去(卻)谷食氣篇》,則是現存漢前辟谷服氣術最早的著作。有雲:“去(卻)谷者食石韋。……首重、足輕、體轸,則昫(呴)炊(吹)之,視利止。”意謂初行辟谷時往往産生頭重腳輕四肢乏力的饑餓現象,須用“吹呴”食氣法加以克服。這裡将辟谷與行氣聯在一起。

9、《漢武帝外傳》載:

東漢方士王真“斷谷二百餘年(當為“日”之誤——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馬,力兼數人”

10、《後漢書·方術傳》載:

“(郝)孟節能含棗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11、曹植《辯道論》載:

郗儉善辟谷事,謂曾“躬與之寝處”以試之,“絕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曹操招緻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達、魯女生等皆行辟谷術。

12、《抱樸子内篇·雜應》中說:

“餘數見斷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輕色好。”并舉出具體例子以證之:三國吳道士石春,在行氣為人治病時,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吳景帝聞而疑之,“乃召取鏁閉,令人備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餘,春顔色更鮮悅,氣力如故。”又“有馮生者,但單吞氣,斷谷已三年,觀其步陟登山,擔一斛許重,終日不倦。”

東晉道士葛洪反對單行辟谷可緻仙的觀點(主張擇仙術之善者而兼**之,尤其必修金丹),認為單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氣家“一家之偏說”,但并不懷疑辟谷術的健身延年效果。

為什麼辟谷七天(一個人竟然能十幾天不吃飯)2

13、《魏書·釋老志》載:

北魏道士寇謙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導引辟谷口訣,弟子十餘人皆得其術。又謂東萊道士王道翼隐居韓信山,斷谷四十餘年。

14、《雲笈七簽》卷五載:

孫遊嶽“茹術卻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顔彩輕潤,精爽秀潔。”

15、《雲岌七簽》卷八十三:

庚申部《中山玉匾經服氣消三蟲訣》也說: 既食百谷則邪魔生、三蟲聚。貫穿五藏,環鑿六府,使丹田不華實,津液不流注,血脈不通行,精髓不凝住,胎魂不守宮,陰魂不閉戶,令人耽五味,長貪欲,形老神衰,皮皺發落,若不卻粒絕味,禁嗜戒色,則屍蟲全而生身必死。若滅三蟲、屍鬼、安魂魄、**髓、固形神、保天地者,非氣術而不可以倚也。

16、《消三蟲訣》:

書中集錄滅三屍之法甚多,如“趙先生口訣祝屍蟲法”,“東方氏制三屍法”、“紫微宮降太上去三屍”。《太虛真人消三屍法》、“思念道誡去三屍法”、“五行紫文除屍蟲法”,“存心中赤氣麼三屍法”等。一般說,去三屍之法,都應先持齋戒,認為不先齋則不得神氣内助,不存想則神氣不得内補,然後以服氣、胎息之法達到絕粒,或亦有食獲芬、巨勝、黃精、大棗、蜂蜜等藥物,以斷食五谷和肉類的。

17、《神農》四經曰:

“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毛羽,行廚立至”。又日:? “五芝及餌丹砂、玉劄、曾青、雄黃、雌黃、雲母、太乙禹徐糧,各可單服之,皆令人飛行長生。”又日:“中藥養性,下藥除病,能令毒蟲不加,猛獸不犯,惡氣不行,衆妖并辟。”

18、《孝經援神契》曰:

“椒姜禦濕,營蒲益聰,巨勝延年,威喜辟兵”。

19、《南史·隐逸傳》載:

南嶽道士鄧郁“斷谷三十餘載,唯以澗水服雲母屑,日夜誦大洞經。”

陶弘景“善辟谷導引之法,自隐處四十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

20、《北史·隐逸傳》載:

陳道士徐則“絕粒養性,所資唯松術而已,雖隆冬冱寒,不服棉絮”。

21、《舊唐書·隐逸傳》載:

唐道士潘師正居嵩山二十餘年,“但服松葉飲水而已”。其徒司馬承祯亦傳其辟谷導引服餌之術。

22、《宋史·隐逸傳》載:

宋初道士陳抟居武當山九室岩,“服氣辟谷曆二十餘年,但日飲酒數杯”。

23、《宋史·方技傳》載:

趙自然辟谷“不食,神氣清爽,每聞火食氣即嘔,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餘歲,善辟谷長嘯,唯飲酒。”

24、《抱樸子内篇·雜應》篇載:

有食十二時氣法,食歲星氣法,食六戊精氣法,思神食氣法等。

25、《雲笈七簽》卷五十七:

《服氣精義論·服藥論》中說:夫五髒通榮衛之氣,六腑資水谷之味。……既絕谷則腑味之不足。

26、《素問》曰:

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故須諸藥以代于谷,使氣味兼緻髒腑而全也。認為辟谷必須服藥,又認為草木之藥味,為人之髒腑所安,用茯苓、桂心、士草、人參、柏子仁、薯預、麥門冬、天門冬制成安和髒腑丸,人服之療疾健身等等。

27、《雲岌七簽》卷之七十四:

《方藥》說:夫茂實者翹春之明珠也。查勝者玄秋之沈靈也,丹棗者盛陽之雲芝也,茯苓者绛晨之伏胎也。五華合煙,三氣淘精,調安六氣,養魂護神,能用得其方,位為天仙,老者複壯,反嬰童顔,千害不傷,延壽萬年。又說:雲母味甘平無毒,……除邪氣、安五藏、益精、明目、下氣、堅肌、續絕、補中,療五勞七傷虛損、少氣、止利。久服輕身延年,悅澤不老。

《方藥》中集錄制草木藥之方以及制雲母等礦物藥之方有數十種。惟服餌之術,不懂醫理藥性者未可輕率為之,不然,可能中毒危及生命。守庚申,即因人身中三屍之邪魔,于庚申日上天言人罪過,故須于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至曉,使三屍不得出身體。

辟谷又叫卻谷、卻粒、絕谷、去谷、斷谷。道教認為,人食五谷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産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為此道士們模仿《莊子·逍遙遊》所描寫的“不食五谷,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企求達到不死的目的。

古人也常把辟谷當做一種養生保健法則,《洗髓經》有“食少而服氣,乃得享天年”之說,說明辟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史記·留侯傳》:“張良性多疾,即導引不食谷。”說的是以導引辟谷作為治療疾病的方法。凡行辟谷,一是要堅持食氣,二是仍得食用谷麥飯食以外的雜食藥餌。

辟谷術起于先秦,大約與行氣術同時。集秦漢前禮儀的論著《大戴禮記·易本命》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是為辟谷術最早的理論根據。《淮南子·地形訓》也有類似的記載。道教創立後,承襲此術,修習辟谷者,代不乏人。從漢至宋,辟谷術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3号漢墓出土了兩件舉世矚目的氣功文物:導引圖和《卻谷食氣篇》。前者是繪有各種導引姿勢的彩色帛畫;後者是記載辟谷食氣具體方法的帛書,是我國第一部辟谷療法專著。據考證,帛書是漢初的寫本,大約在高祖惠帝時期(公元前206—188年)。詳其内容,可能是先秦時流傳下來的古逸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