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6日的“315晚會”上,漢堡王被曝用過期面包做漢堡,雞腿排保質期随意改。記者調查發現,漢堡王當班經理發現面包到期後,很自然地吩咐員工更換标簽。員工将這批漢堡上舊的标簽撕掉,換上了新的标簽。
第二天記者發現,這批過了保質期的面包被陸續拿出來,做成漢堡賣給了顧客。即便到了食物容易發黴變質的夏天,保質期照改不誤。
看到這裡,春雨君手裡的漢堡、雞腿突然就不香了,本來就是“垃圾食品”,現在豈不更是坐實了?
但是由此也有小夥伴表示疑問:過期食品就一定不能吃了嗎?自己買的零食不小心過期了怎麼辦呀?吃了過期食品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呢?
一般來說,過期食品是指過了保質期的食品。衛計委2011年發布的《預包裝食品标簽标準》,對保質期的最新定義是:預包裝食品在标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内,産品完全适于銷售,并保持标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
根據這段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保質期其實是廠家承諾的食品最佳食用期限,即廠家保證在該期限内,産品的風味、口感、營養、安全都符合産品的設定。
而且食品保質期僅針對預包裝食品。生鮮、散裝或者現制食品,就無所謂保質期,大家在家裡自己做的食物,也無所謂保質期。
(圖源:123RF)
保質期“保質”的前提是包裝完好,并且滿足産品要求的儲存條件。一旦打開包裝,“保質”就是消費者自己的責任,廠家無法再承諾擔保了。
而且保質期并不是判斷食品是否安全的唯一标準。比如有些食品因為儲存條件的不同(如酸奶沒有低溫保存),即使在保質期内,也有可能變質;而有些食品即使過了保質期,但在食品貯存條件達标、包裝完好、色香味沒有發生變化的前提下,過期食品也能食用。
面對過期食品如何處理的問題,春雨君做了一個簡單的投票小調查,大約有55%的人會選擇立即丢掉,但同時也有約29%的人會選擇沒什麼變化的話就繼續吃。
(圖源:@春雨醫生 微博)
前面我們已經了解到,保質期隻是一個相對安全的“時間點”,并不是食物腐敗變質的唯一判斷标準。有些人覺得食物雖然過期了,但是看起來聞起來嘗起來都沒什麼變化,直接扔了是不是太浪費了?
是的,隻要儲存條件達标,包裝也還很好,繼續吃,沒關系的。
但是,如果食品已經開封了,就盡快吃掉,不要卡保質期了。比如鮮奶保質期兩周,是指沒有開封且冷藏的條件下,如果已經開蓋了,或者放在室溫下,就盡快喝掉。
(開封後最好盡快食用/圖源:123RF)
在這裡春雨君延伸一個“臨期食物”的概念,所謂臨期食物,顧名思義就是快到保質期的食品。像超市裡許多打折促銷、買一贈一的食品,大多都是臨期食品。
按照前面我們所講的保質期概念,臨期食品也是安全可食用的,可能個别臨期食品的口感、風味會有一定的下降,但食品的品質還是有保障的,吃了也不會有什麼健康問題。
(圖源:123RF)
所以不要覺得臨期食品就不安全不健康了,也不要覺得買臨期食品會很羞愧很自卑,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臨期食品降價促銷,那麼購買它們是一種很實惠的選擇。
講到這裡,你們是不是以為我在給漢堡王洗白?不不不,對于漢堡王這種用過期面包做漢堡的行為,春雨君是強烈譴責 抵制的!
(圖源網絡,侵删)
因為,雖然包裝完好、儲存條件合格的過期食品還可以繼續食用,但這也是對于我們買之前沒過期、買回來忘了吃從而避免浪費的一種行為,對于商家來說,是絕對不能售賣過期食品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禁止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不得标注虛假生産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所以漢堡王的做法,不僅僅是道德層面上的欺騙消費者,更是法律層面上的違法行為。
雖然我們前面說,過期食品如果被妥善保存、包裝完好,也還是可以繼續食用的,但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因為有些食物的化學變化是難以察覺的,所以盡量不要食用過期食品,也最好不要大量囤積食品,以免吃不完造成浪費。
預包裝食品我們可以從保質期、食品形态特點等方面判斷食品質量,但是還有一些特殊的食品(如水果),我們要怎麼判斷有沒有變質呢?
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看性狀、聞氣味、嘗味道。從食品生産出來以後,它們就在不斷地發生物理、化學等變化。
比如奶粉受潮結塊、蜂蜜結晶、餅幹變軟等,這些都是物理變化,雖然看起來“不好看”,但一般不會對人體産生不好的影響,隻是口感會差一些。如果看上去已經發黴了,就是明顯被微生物污染腐敗了,這時候就要盡快丢掉了。
(圖源:123RF)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化學變化,主要包含脂肪的酸敗、食物本身的酶催化水解等。化學過程會使食物的氣味發生變化,例如酸味、馊味等,因此如果聞起來嘗起來有些奇怪了,就不要再吃了。
但切開的蘋果變褐色或香蕉出現斑點并不是因為它們腐敗變質,而是與氧氣發生了氧化反應而已。
(圖源:123RF)
此外,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以為沒有發黴的部分還可以繼續食用。導緻食物腐敗變質的真菌可以長出長長的菌絲,這些菌絲就像是植物的根一樣,能滲透到食物的其他部位。
雖然另一半沒有發黴的面包、剜掉腐爛部分的水果看起來還很正常,但實際上裡面可能已經有了大量菌絲,所以為了身體健康,最好都丢掉,不要再食用了。
(圖源:123RF)
總之,我們在選購食品的時候,要養成看包裝标簽及保質期的習慣,盡量按需購買,不大量囤積,買回的食品盡量在保質期内“消滅掉”,一旦超過保質期,要注意仔細觀察食物的形狀氣味顔色等變化。
如果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疫情、自然災害期間) ,需要不得不囤積食物的話,可以選擇一些巧克力(保質期一年左右)、肉罐頭(保質期一般在兩年以上)、壓縮餅幹(保質期可達四年以上)等高熱量、長保質期的食品。
但要注意食品并不是保質期越長越好,保質期延長,有很多原因,例如防腐劑、高鹽、高糖等等。比如火腿腸,保質期比較長,就是因為其加工過程中加入高鹽和亞硝酸鹽等防腐因素。
而且,有經驗的小夥伴應該已經發現了,保質期越長的食物,往往越——難——吃(蜂蜜退出群聊)
(圖源網絡,侵删)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文獻:
[1]雲無心.臨期食品和臨期藥品能吃嗎[J].生命與災害,2019(08):38-39.
[2]高飛. 對食品安全問題必須零容忍[N]. 珠海特區報,2020-07-10(004).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