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是西漢的董仲舒提出來的,源于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三綱”指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指的則是仁、義、禮、智、信,是董仲舒對孔孟學說的概括和進一步闡釋,也是傳統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準則。
三綱五常是誰提出來的
三綱五常是中國古代傳統封建禮教中的道德規範,由西漢哲學家董仲舒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提出,“三綱”指的是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指的則是仁、義、禮、智、信。
三綱五常起源于孔孟學說,董仲舒對此進行了概括,并且按照“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道德倫理觀念做出了進一步的解釋。三綱五常被作為封建社會中的最高道德準則,也是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基本理論。
董仲舒認為,三綱基于陽尊陰卑,君、父、夫為“陽”,臣、子、妻為“陰”,陽永遠處于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于服從、卑賤的地位;而五常則是社會尊卑的基本法則,隻有堅持五常,才能維持社會和人際關系的穩定與和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