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取名忌諱祖先和先賢的名字。
漢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号,漢族傳統極講輩分。以祖先名字為名,不但打擾了輩分的排序;而且會被視為對祖先的不敬。 在封建制度下,人們不僅要“尊祖敬宗”,而且要奉為至尊,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清代的雍正、乾隆時,僅憑這一條就可以處人死罪并殃及九族。于是這種忌諱便被稱為“國諱”。但就現代人而言,一般不以偉人、名人的名字為名。但有人因崇敬某一偉人或名人,特意取其名為名。如李大林、張大钊,便是取李大钊、斯大林之名為名。當然姓趙、姓關的人,也不應以“子龍”和“雲長”為名了,否則便會今古不分。
2、 取名忌諱使用生僻字。
名字是供交際使用的,否則,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如果命名時,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認識,必然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當今的時代是計算機的時代,絕大多數計算機儲存的漢字僅限于常用字。命名使用生僻字,隻能增加别人工作的難度。命名固然要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來操作。使用生僻字,影響了形象,妨礙了交際,可謂得不償失。
3、取名忌諱多音字。
我國的姓氏多半屬于單音字。也有個别姓氏屬于多音字,如:【樂】姓。這種姓氏顯然在交際時會造成麻煩。如果說姓氏的多音是無可奈何的事實,那麼名字的拟定是完全可以避免這種麻煩的。如果一個名字有多種讀法,在交際場合如何使用,到頭來别人想叫不敢叫,唯恐叫錯了被人恥笑。一個人的名字如果别人不叫,不使用,那麼這個名字就沒有了有存在的價值。
所以對于多音字應盡量回避。如果要用,最好通過聯綴成義的辦法标示音讀。例如:崔樂天、孟樂章。前者通過“天”說明“樂”當讀lè,後者通過“章”說明“樂”讀yuè。最後一個用意義告訴你應讀什麼。漢語有相當一部分多音字常用的隻有一個音。這樣的多音字在命名時就不必擔心使用時會産生誤讀。
4、取名忌諱“繞口”字。
命名有時可以得用疊音的方法。例如:丁 丁、方 芳、辛欣等。如果不是疊音的姓名,名和姓的發音方法就要拉開一定的距離,否則,讀起來不順口,達不到的效果。所謂“繞口”字,主要是指雙聲字、疊韻字和同音字。由于聲母相同,連續起來發音費力;韻部相同的字連讀,發音也較困難;所以,雙聲疊韻是造成“繞口”的主要原因。由此看來,忌用“拗口”字起名,主要是指不用雙聲、疊韻字起名。掌握了這個規律,就好辦得多了。 符合音美标準的命名,應當是名和姓的聲母不同組,韻母不同類。例如:彭濤、馮企、婁韻、齊飛、餘聲、萬鴻等。這些命名,由于命名和姓的聲韻異組異類,因而聲音有了變化,讀起來比較順口悅耳。
如果名和姓同組,甚至完全相同,隻要處理好韻母的關系,效果也很好;反之,名和姓同類,甚至完全相同,那就要在聲母上下一番功夫。例如:彭賓、馮凡、婁林、張晨、餘寬、方川等。
5、 取名忌諱不雅的諧音。
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看非常高雅,但由于讀起來會與另外一些不雅的詞句聲音相同或相似,便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嘲弄和諧谑,成為人們開玩笑的談資,産生某種滑稽的喜劇效果。這種語詞可分為兩類:一是生活中某些熟語,一是貶義詞。例如:宮岸菊(公安局)、盧輝(爐灰)、陶華韻(桃花運)、李宗同(李總統)、包敏華(苞米花)等。諧音使姓名顯得不夠嚴肅,不夠莊重,在大庭廣衆之下容易授人以笑柄。另外有一些名字易被人誤解為貶義詞,如:白研良(白眼狼)、胡禮經(狐狸精)、沈晶柄(神經病)等。這種諧音往往變成綽号。父母起名時,如不慎重 ,很容易給兒女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到那時可就悔之晚矣。
6、 取名忌諱的其它方面。
名字的“禁區”有的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有的則是字義的限制,有的從屬于自身的社會觀念和審美意識。一些字便成了名字的“禁區”。
某些表示穢物和不潔的字一般不入名号。但某些人或某些地區有給孩子起“賤名”、“醜名”、“髒名”的習俗,為的是讓孩子不為妖魔光顧,便可消災免禍、長命百歲。其實這是一種迷信。某些表示疾病和不祥的字,一般不入名、号。
人體的部位器官名稱不入名與。但有的也入名,甚至常入名。春秋有重耳,秦漢時有趙王張耳,戰國楚懷王名熊心,當代有着名作家劉心武。不過,這些人體器官的字都是與另字相配合而另有新義的。心與他字組合而成的詞,與人體器官的意義已大不相同。
某些令人惡心的動物的名稱不宜入名。但有些動物卻常常入名,如金豹、文虎、平鴿、小燕等。
大部分元素名稱不入名,但又有五種常入名,如:金、銀、銅、鐵、錫;取名為金玉、鐵生。
表示輩分的稱謂字,一般不入名,“子”入名的為數也不少。
文藝作品典型人物的姓名也多為後人不取。某些典型人物的姓名與其代表的特定含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有固定含義融合在裡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