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一,在急性肝炎恢複期,病人惡心、嘔吐症狀消失、食欲明顯改善,應适當增加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蛋白質來源可選擇大豆制品、奶、雞肉、淡水鮮魚等脂肪含量少的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于植物油,飲食量要逐漸增加、循序漸進。這裡特别強調的是,在急性肝炎、尤其是恢複期,大量攝入蔗糖、葡萄糖容易造成肝細胞脂肪變性,反而對肝炎恢複不利。
飲食二,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高的食物,米飯裡面的碳水化合物還是相對來說比較高的,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米飯的攝入可以高一些。
飲食三,适當限制脂肪飲食:脂肪是三大營養要素之一,其所提供的不飽和脂肪酸是身體的必需營養素,其他食物無法代替,所以不必過分地限制。另外,攝入适量的脂肪有利于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E、K等等的吸收。由于慢性肝炎病人的食欲下降,經常合并膽囊疾病,脂肪性食物常常攝入不足,慢性肝炎病人需要進食适當量的脂肪食物,但過度限制脂肪是不合适的。全日脂肪供給量一般在40-60g,或占全日總能量的25%左右為宜。對伴有脂肪肝、高脂血症者、膽囊炎急性發作期的慢性肝炎病人則應限制脂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