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湖南長沙産業基地

湖南長沙産業基地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6-29 05:26:47

湖南長沙産業基地(湖南延壽瑤族鄉)1

官亨瑤族村村民被安排進皮具加工廠上班,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曹旭帆 攝

中新網9月29日電 題:湖南延壽瑤族鄉:小小車間,緻富圓夢

中新财經作者 曹旭帆

延壽瑤族鄉,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西南部,既是革命老區,也是原來的一個深度貧困山區,鄉民們緻富的現實需求和内心願望都特别強烈。但是延壽産業基礎較為薄弱,外出務工人員多,留守的大都是一些婦女、老人和兒童,難以組織發展大規模幫扶産業。

近期,國家鄉村振興局組織的主題集中采訪團來到延壽瑤族鄉。采訪團在延壽瑤族鄉看到,如今,延壽瑤族鄉找到一條切合當地實際的緻富路子——就業幫扶車間。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鞏固脫貧方式。隻要就業穩定,收入就能增加,民衆生活就更有底氣。因此,延壽瑤族鄉決定從就業幫扶着手,利用鄉鎮、村集體閑置集體土地、倉庫等來設立車間或加工點,吸納各村脫貧群衆和留守婦女從事服裝、玩具、皮具和電子等來料加工業務,讓他們實現“家門口就業”。

湖南長沙産業基地(湖南延壽瑤族鄉)2

官亨瑤族村扶貧車間皮具加工廠内,一派繁忙熱鬧景象。 鄧生祥 攝

延壽瑤族鄉人大主席何甯飛介紹,目前,延壽的“就業車間”已經有36家,遍布全鄉8個村,其中獲縣勞動部門認定的有25家,一共吸納就業1689人次,讓575名脫貧戶在家門口實現了穩定就業。小小的車間,正一步步築牢老區群衆的緻富夢,成為延壽鞏固脫貧的重要載體。

聽說村裡有了幫扶車間,原來在外務工的貧困村民黃開生和妻子林景妹一起回到村裡的皮具廠務工。“兩個孩子,一個讀學前班,一個讀初中,正需要父母在身邊照顧教育。”現在夫妻倆在幫扶車間務工,一個月加起來有5000多元收入,他們很“安心”。

很“安心”的還有延壽郭家瑤族村村民李琴芳,“每個月能有2000多塊的收入,基本的生活費不成問題了。”到吃飯的點,她還可以回家做飯,照顧80歲體弱的婆婆。

延壽瑤族鄉選擇這樣一條路子并非基于偶然。

早在就業幫扶車間建立之初,延壽瑤族鄉就摸清摸準了全鄉1708戶脫貧群衆勞動力的情況,并對這些人員的就業狀況、就業地點、勞動技能進行了全面分析。通過一組組數據鄉裡了解到,延壽的外出的務工人員中,有近2000多人都在廣東花都獅嶺區從事皮具生産,光從事加工業務的延壽老闆就有50多個,算得上一支産業大軍。如果能讓這些人返鄉創業開辦車間工廠,一定能夠帶動一批本地留守人員的就業,極有力地夯實延壽産業基礎。

湖南長沙産業基地(湖南延壽瑤族鄉)3

湖南省汝城縣官亨瑤族村易地搬遷點,掩映在青山綠樹間,舒展着現代化村莊的秀美風姿。 鄧生祥 攝

因此,該鄉大力實施“引老鄉、回家鄉、建故鄉”活動,鄉班子成員同這些延壽籍老闆取得聯系,數次遠赴廣州考察聯絡,積極宣講就業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承諾在上級獎勵政策的基礎上,對解決就業好、帶富強的扶貧車間給予5000至30000元獎勵。同時,該鄉還積極配合他們辦理工商執照,主動加強與金融、電力、國土部門銜接,幫助解決資金、用電、土地、設備等困難,積極組織鄉、村幹部為扶貧車間進行宣傳,發布招工信息。通過真誠溝通、周到服務、政策支持,最終實現了企業入駐、産業發展、群衆緻富的“三赢”局面。

幫扶車間,幫了鄉裡走馬瑤族村村民鄒來英一個“大忙”。一直和丈夫在外務工的鄒來英,2015年底回家探親,發現兒子學習退步不少,性格也變得孤僻,而自己的母親也日漸老邁,無法再照料小孩。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不讓老人孤單,鄒來英留在家裡,走進扶貧車間,現在每月有兩三千的收入,孩子也日漸活潑懂事。

今年,延壽瑤族鄉還将繼續做大做強扶貧車間,在最大的易地搬遷點官亨新村,擴建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全鄉最大就業幫扶車間,解決當地180名群衆的就業問題。該鄉還成立了以緻富帶頭人——桑坪村返鄉黨員朱端富為代表的18家由黨員領辦的來料加工協會和“兩新”組織,實現了興産業與強基礎的有機結合。下一步,延壽瑤族鄉将把提升群衆勞動技能和思想素質作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與縣就業服務局、縣職教中心聯系,大力開展技能培訓,提高技能素質,讓更多的脫貧群衆既“富口袋”也“富腦袋”。(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