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7080後的回憶農村生活種地

7080後的回憶農村生活種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6 15:55:22

新華社武漢9月23日電 題:這個普通農民的家庭賬本裡,寫着村裡“豐收”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廖君、侯文坤、熊琦

賣了22隻鴿子,收入650元;買化肥,支出750元;水稻打農藥,支出180元……幹完農活,忙完家務,69歲的沈懷德從櫃台拿出一本“現金日記賬”,坐在桌邊,開始記錄全家當天的收支。

這是湖北省崇陽縣銅鐘鄉清水村村民沈懷德40年來的習慣。對他來說,記賬如同每天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在這個豐收的時節,賬本裡的每一筆收支,都關系着全家的生活。

7080後的回憶農村生活種地(這個普通農民的家庭賬本裡)1

沈懷德在田間。新華社記者熊琦 攝

“剛收完的玉米,1500斤,不賣,得給鴿子當飼料。再過20多天,6畝水稻也可以收了。”老沈翻着賬本說,今年水稻長勢不錯,預計每畝能收900斤,到時請收割機,幾小時就能收完。以前靠人工,6畝水稻要花半個月時間收。

對着一摞摞賬本,老沈打開了話匣子,他曾是生産隊的會計,1981年8月17日,老父親考慮到兩個兒子都成家,便把全部積蓄一分為二,給了29歲的沈懷德和他弟弟,每人10.6元。

從單獨立戶的那天起,老沈就開始記賬。“賬本上的首筆開銷‘買餅、醬油,過中秋節’,金額欄裡是1.45元。那一年,家裡收入461元,支出506元,一年到頭一分沒掙,反而欠下幾十元外債。”

7080後的回憶農村生活種地(這個普通農民的家庭賬本裡)2

沈懷德在家中整理自己的賬本。新華社記者熊琦 攝

20世紀80年代,村裡推行分田到戶政策後,沈懷德一家分到3.84畝旱地、4.72畝水田。“解決了溫飽,增加收入又成了全家人的頭等大事,那時隻要有餘糧我就挑到縣城去賣,賣不完也要守到天黑,再挑回來。”老沈回憶說,那時候的錢是一分一分算着過。

伴随着改革開放的步伐,老沈的子女紛紛外出打工,隻有他仍留守在農村,深耕着自己的幾畝田地。“1995年,我賣了一頭牛,又借錢湊夠3000多元,買了村裡第一台耕地機,幫人耕田,耕一畝能掙50元,第二年就收回了買機器的本錢。”翻着老賬本,老沈告訴記者,後來又買了脫米機、磨粉機等機器幹代工,還開始養肉鴿、養豬,去年家裡種植和養殖收入23145元,農機收入12581元。

7080後的回憶農村生活種地(這個普通農民的家庭賬本裡)3

沈懷德的賬本。新華社記者熊琦 攝

40年來,老沈攢了一摞摞賬本,賬本上的開銷小到針頭線腦,大到購置家電、翻修房屋、看病住院,見證了老沈一家生活的變遷。

泛黃的紙上清楚地寫着:1981年,老沈上繳農業稅6元,2000年漲至2037元,2004年當地減免農業稅,2006年全國取消農業稅。

老沈說,現在,種田不用交稅,還有更多的惠農扶持政策落地。比如種田能得補貼;農民可以領到養老金;享受醫保、低保;買農機國家給補助;孫子孫女讀書不用交學費。

7080後的回憶農村生活種地(這個普通農民的家庭賬本裡)4

沈懷德在田間勞作。新華社記者熊琦 攝

賬本裡,一些舊名目成為曆史,新的名目折射着生活的點滴改善。從燒柴到2007年用上沼氣,再到2008年用上液化氣;從在人畜共飲的堰塘取水,到1995年有了水井,再到2009年自來水管道的架設、2017年調整新的取水地……“雖然燃油費、水費、電費、話費等開支的出現,意味着要花錢的地方多了,但也提醒着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沈懷德說。

因為家人患病開銷較大,2014年以前,老沈家的收入一直在盈餘和虧欠中反複,2009年因為老伴生病花費較多,年底算賬,還欠别人幾千塊。後來老沈被村裡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範圍,可以享受到醫保以及扶貧補助等政策。這幾年家裡的醫療費支出雖然不少,但年年都有盈餘。如2020年支出醫療費14609元,年底仍有盈餘39615元。

1995年,老沈成了“萬元戶”,家裡年收入首次過萬元。2007年首次過5萬元,2018年首次超過10萬元。“我還做了一個‘年終統計表’,最後兩欄是一年的‘盈餘’或‘虧欠’,到去年,‘虧欠’那欄已經空了7年。”老沈說,瞅着今年又是“豐收年”。

“剛花700塊錢買了台二手耕地機,接着好好幹。”幹淨整潔的庭院,老沈把農機擺放得整整齊齊。偶爾微風捎來的鴿子“咕咕”叫和稻穗“沙沙”聲中,他的臉上滿是笑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