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經第45篇解讀

詩經第45篇解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6 18:17:57

傳承經典、從詩經開始,以文會友。

詩經第45篇解讀(品讀不一樣的詩經第三篇)1

在經典的文字裡慢慢走,以一顆沉靜的心,一種沉思的姿态,共同穿越一段孤獨、寂靜但又無比豐盈的讀書時光。

詩經第45篇解讀(品讀不一樣的詩經第三篇)2

《詩經》第三篇卷耳是名篇中的名篇,郭沫若詩經譯本曾用卷耳作為書名

詩經第45篇解讀(品讀不一樣的詩經第三篇)3

對于《詩經》中的“卷耳”篇裡的主人公是男是女的三大猜想

《卷耳》是《詩經》中名篇的名篇,現代注本一般都釋義為一位婦人為思念他的丈夫而做的一首民歌,但實際上這首詩歌的含義卻是非常複雜的。

  第一句“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周行”相當于現代的工作調動,而這整句話的意思是:“形容女子在采野菜,想起自己的夫君被征調走了,不知道情況怎麼樣,所以無心采摘,隻采了半筐子野菜。”從這一句看,這首詩的主角應該是一位女性,

而從第二句話開始,裡面描寫的場景應該是坐着馬車,去登山喝酒,有些借酒消愁的意境,據此推論,這應該是一位男子的行為。

所以就出現了很多種不出版本的猜想:

第一種猜想:

來自于錢鐘書先生的一種說法“話分兩頭,雙管齊下”的表現手法,第一節是以一位正在思念夫君的婦人的口吻,第二節以被思念的男方的口吻來寫。如王維的《隴頭吟》有兩句:“長安少年遊俠客,關西老将不勝愁”,詩篇以老将為國征戰的生活描寫為主,以少年樓上看星吹笛為引,相互照應,是一種新穎的藝術手法,《卷耳》也是如此,分别寫了一對男女的思念之情,各自抒發自己的感情,然後合成了一首詩。

第二種猜想:

詩經源于生活,後又被采納至宮中進行完善,用來當教育後妃的思想品德的課件,所以每首詩都能影射到後宮的生活中去。詩經裡有很多采摘勞作的場景,但是用在教育後妃時,肯定也不是讓後妃去身體力行的勞動,于是這首詩便釋義為:後妃輔助周文王以求賢士等等。從此就有了一個“明君任用賢良”的主旨。

第三種猜想:

這首詩是合二為一,原本是兩首詩,在流傳的過程中出現了錯簡,把本來的兩首詩混合成了一首詩。《卷耳》的第一節和後三節似乎存着明顯的矛盾,讓後人大費猜想,而如果第一節原本是單獨一首詩,主旨就是女子思念征夫,而後三節是另一首詩,主旨是征夫思家,這個矛盾便迎刃而解了。孫作雲在《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一書中承襲了這個觀點,并推測這兩首詩的原始形式如下:

第一首: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采采卷耳,不盈** 。嗟我懷人,置彼** 。

采采卷耳,不盈** 。嗟我懷人,置彼** 。

第二首: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雲何籲矣。

詩經第45篇解讀(品讀不一樣的詩經第三篇)4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

除了這些有趣的,作者是男是女的猜想,《卷耳》同樣包含着許多當時的人文器物的描寫。

如:

  • 1,卷耳:一般人都認為卷耳就是如今的蒼耳,但是顯然這是不對的,蒼耳并不是野菜,不能采來吃的,另一種解釋是山西這邊的野菜地蔓,形狀象木耳,可以曬幹後存放起來,吃的時候泡到水裡就會像木耳一樣舒展開。
  • 2,金罍:是金飾的一種酒具,大肚小口,是諸侯上卿宴享時用的貴重禮器,“我姑酌彼金罍”用得起這種器物的就不是平民百姓,所以《卷耳》應該是西周早期的作品。
  • 3,兕觥:兕是犀牛,兕觥是用犀牛角做的酒具,一說是木刻的,做成犀牛角的造型,這種酒具容量特别大,所以推測為一般用于宴會上的罰酒,後考古發現的罍和兕觥大都是青銅制品。
  • 4,周行:在普通釋義裡應該是形容遠征的丈夫的,但是根據《鹿鳴》有“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大東》有“佻佻公子,行彼周行”,來看都是大道的意思。據《大東》記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這是形容周代的國道又直又平。可見周代時期人們很重視道路建設,有相當高的水平,周建成後有“幫畿千裡”的說法,所以“周行”極可能是對道路的形容,一條筆直寬闊的官道。

詩經第45篇解讀(品讀不一樣的詩經第三篇)5

圓渦紋罍,牛首鑄有菱形族徽銘文,罍與兕觥都流行于商代中期至周代早期。

小結:

從詩歌中,我們可以發現卷耳描述了兩種不同層次的百姓生活,所以也可以解釋為,一個皇孫貴族,受到了官場排擠被遠遠調任,心中煩悶,借酒消愁,在路途中,他看到一個采卷耳的女子,隻采了半籃子的卷耳坐在官道邊哭,他一時好奇就詢問了因由,這個女子因為思慕被遠征的夫君而發愁,讓這位貴族觸景生情,同病相憐,寫下了這首詩,所以詩裡就包含了兩種不同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場景。

《詩經》被尊為儒家六經之一,地位尊貴,雖然形式上是詩歌,實質上卻是講政治的,裡面除了這些簡單的表面意思,都還隐隐包含着一些影射之意,是臣下向君主的勸谏之書,很長一段時間被用于在後妃的德行教導之上,就是所謂的“後妃之德”,儒家特别重視榜樣的作用,所以周文王便成了男人的最高榜樣,而他的妻子作為第一夫人自然就成了女子的榜樣,于是政治統治者不但是統治者,更是人民的道德楷模,而他的皇後“母儀天下”,也成了女性們效仿的對象:樹典型,學典型,沒典型,立典型。

政治和道德統一,政治領袖總要身兼道德導師的角色,久而久之,老百姓也就習慣仰望,習慣效仿了,這實在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政治技術。

詩經第45篇解讀(品讀不一樣的詩經第三篇)6

同樣的在《卷耳》裡“置彼周行”原意為:征夫被棄置在那條大路上,引申為征夫久在軍旅,遲遲不歸。這裡的置應該解釋為:廢棄。

《晏子春秋》“置大立少,亂之本也”, 是說一國之中廢棄嫡長子而立少子為君,這會在将來引發動亂,這裡的置就是廢棄的意思。《國語》也有“以小怨置大德”,是說因為一點小小的怨憤就棄大德于不顧。

“置彼周行”也是同樣的用法,是說棄置了平坦的大道,後面才有了辛苦的登山之途。第一句話也可以翻譯成:“茂盛而鮮豔的卷耳菜呀,裝不滿一個淺筐。可歎我這個傷心人啊,放着平坦的大道不走,偏偏去走崎岖的山路。接下來的三節全是在寫登山,山越登越陡,人和馬也越來越累

《詩經》以小見大,以底層仰視貴族,流傳千年,包羅萬象,需要沉下心來細細品讀。今天就講到這裡了,如有所幫助歡迎關注評論,謝謝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