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朋友問小巴,咱們這兒有什麼婚嫁習俗嗎?咋滴?好事将近了嗎?好吧好吧,今天小巴就和大家聊一聊咱們巴中通江的婚嫁習俗。
四川省通江縣,地處川東北、陝南、重慶北的金三角地區,風景優美,民風淳樸。在這裡的鄉下,好多村落還保留着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婚嫁習俗。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通江農村
大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如果東家的小哥相中了西家小妹
也會偷偷相約,談談私房話
來個眉來眼去
這可不能讓女孩家的父母知道
要不然少不了一頓臭罵
更有甚者,棒棒還得上身
還會招來左鄰右舍、叔伯嬸娘的閑言碎語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通江的鄉下人對待兒女的親事非常講究。男女雙方從認識到結婚,沒有個三五年的溝通了解,誰個放心把自己的閨女嫁給你?還需要經過親話、取話、下期書……這些富有通江地方特色的通婚習俗。舉行這些儀式,女孩家必須要通知家族長輩,還有姑舅姨表到場見證,一般都會選擇在農閑或者春節進行。
提親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通江農村,誰家要是有個男孩,到了十來歲的年齡時,父母親就要盤算着他的婚姻大事。豬圈裡可得要多養一兩頭豬,地裡也少不了多種些做挂面用的小麥,娶兒媳水禮人情用肉用面的地方可不少。心裡也早就在惦記着誰家閨女适合自己的娃子了。這個時候,男方的父母親會準備好兩份禮物,一份送給村子裡的巧嘴媒婆,或者是與女孩家關系比較近、能夠說服女孩父母、值得信賴的人,我們稱之為介紹人;一份是托介紹人送給女孩家的。上門提親,都必不可少送上三樣禮品:面條一捆、酒一瓶、禮條一個(禮條就是三指寬、一尺來長的一刀豬肉)。準備好禮品後,介紹人就會挑個好日子,帶着禮品到女孩家登門提親,一般情況下都會受到女孩家的款待。通江鄉下對男女婚姻大事有句話叫:“女大望人說,男大托人說”,如果女孩家對介紹人口中的這門親事沒有多大看法,就會把送來的禮品收下;如果覺得不合适,會把送來的禮品如數歸還給介紹人。其實,介紹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兒女親事講究的是“門當戶對”,不合适也不會冒然登門提親。如果女孩家的父母親沒有意見,介紹人就會帶上女孩及其母親一道來男孩家考察,了解男孩子的人品、家庭情況,詳查住處條件。雙方父母和孩子如果沒有其它非議,雙方就會在今後的交往中相互了解,慢慢增加感情。
親話
在交往過程中,如果男女雙方對這樁婚事都沒有不同意見,男孩家就會讓介紹人去女孩家商量親話的事情了。在通江鄉下,兒女婚姻大事,都得讓族裡人知道,并且女孩最親的長輩家都有一份來自男孩家的禮情。親話的目的就是讓大家都知道,東家的孩子和西家的閨女定親了,标志着兒女的婚事定了。親話的日子,一般都選擇在春節或端午節。男孩家會遵從女孩家的要求,提前準備好數份禮情,還得給未來的兒媳買幾套新衣服。到了親話的這一天,男孩家就會如數背上姑娘家要求的禮情和給姑娘買的新衣服,還有必不可少的兩方兩膀(方:0.5米左右的正方形的豬肉;膀:連着一截肉的豬腳),在介紹人的帶領下到女孩家去。男孩還要接受女孩至親的考驗與觀察。
取話
親話過後,标志着确立了姻親關系,男女雙方就可以大大方方的互通來往了。誰個遇紅白喜事,對方家都得到場幫忙、捧場。逢過年過節,特别是春節和端午,男孩都得去女家拜年送節。到了這個時候,男孩家又得讓介紹人去女孩家商量取話的事情了。取話就是再一次征求女孩及其父母,對這門親事有沒有其他意見。取話是男女交往過程中鞏固關系的重要一環,随禮也比親話要重一些。
下期書
這是舉行婚禮前的一個重要儀式,也就是商議結婚的事情。雙方父母需要把男女生辰據實告訴對方,還得找占蔔師傅推測八字,占蔔兩人的婚姻生活吉兇,如果犯忌相沖,會提出合理化建議,以防患未然。再就是确定一個舉行婚禮的良辰吉日,雙方父母就好張羅結婚的事情了。下期書,一是互換各自的生辰,二是确定迎親嫁娶之期,商議需要多少人手搬運嫁妝,需要多少下廚錢,需要多少水禮人情……雙方父母在确定兒女結婚的日子是非常有講究的。首先是必須選擇閏年閏月,其次是避開三七九。吉日最好避開農曆的三月、七月和九月,因這三個月份分别适逢“清明”“重公”,均為傳統的“鬼節”,不宜辦喜事。一般情況下,選擇的良辰吉日大都在農閑的臘月與正月,這樣來捧場的鄉裡鄉親也多一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通江鄉下,誰家過紅白喜事,坐了幾桌客人,收了多少份子錢,都不怎麼看重,主要圖的是喜慶,熱熱鬧鬧的就是幸福,來祝賀的客人越多,主人家也就越有面子。
迎親度禮
但凡誰家“完男嫁女”,三親六戚和左鄰右舍都會在主人家朝賀三天。第一天叫知客,第二天稱之為正酒,第三天叫謝客。即便是不同姓氏的鄰居,這三天都不會開自己的鍋竈,一家老小都會去現場祝賀。迎親度禮,有“當天禮”和“過夜禮”兩種不同的迎親方式。當天禮,就是新郎家的迎親隊伍上午去新娘家,在新娘家吃了午飯,當天就背着嫁妝打道回府。過夜禮,就是迎親隊伍在新娘家熱鬧一晚上,第二天才迎娶新娘回新郎家。不管是當天禮還是過夜禮,迎親度禮的風俗習慣都非常講究。時間就是男女雙方家下期書時确定好的良辰吉日。在迎親隊伍裡面,除了介紹人夫妻二人,還有四個重要角色是少不了的,一個是能說會道的管禮生,一個是新郎族裡德高望重的至親家人,還有最不能缺少的兩個吹唢呐的人了。迎親隊伍去來的路上,都少不了唢呐的優美旋律,為的是圖個喜慶,特别是新娘在拜客結束,與自己的雙親拜别的時候,唢呐師傅吹響的那一曲《娘送女》,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管禮生肩負重任,要把在新郎家裡用大紅紙做的“五柬”,按照老祖宗留下的禮節正确的交到新娘府上相應的人手裡,還要随機應變,說的都是四言八句。到了新娘家門前,管禮生雙手高舉“知柬”,與女家知客司(現在稱為主持人)套見面禮。要是遇到刁難的知客司,得與管禮生說幾個來回,如果管禮生答不上,迎親隊伍就要在門前等到女家所有客人吃了午飯才能到屋吃飯。有些女孩的家族裡,還會在門前書寫一聯,稱之為“攔路對子”,迎親隊伍必須能對得出下聯。如果這些都難不了男方的迎親隊伍,就會受到新娘族裡的禮待。接下來還有禮柬、廚柬、梳柬、庚柬,都需要相應的禮節,把柬交給新娘家族相關的人手裡。如果有花轎,新娘家族裡的人還要檢驗花轎的裡裡外外,這叫做“驗轎”。新娘在離開娘家的時候,要與所有親人拜别,姑娘要心聲淚下的“哭嫁”,也叫拜客。新娘到了婆家的第二天就要和老公一起回娘家,通江人叫做“走頭一回”。還記得我姐姐出嫁的那個時候,在正酒的前幾天就沒有吃飯了,直到走頭一回才吃上飯,差點把我姐餓壞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根本就沒有公路,有的迎親隊伍要走四五個小時的山路,茶飽飯足的,如果新娘在路上要想方便,這會有失體面。
滿月酒
結婚過後,就該談談生兒育女的事情了。如果誰家媳婦生了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你第一個出現在這家,最先知道孩子的出生,你就是這個孩子的“逢生人”。有句俗話叫“人看逢生人,狗看捉的人”,也就是說,這個孩子以後人品如何,與這個“逢生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接近。這家主人還必須把逢生人留下來,讓他(她)吃個夠。孩子出生第三天,就得給孩子用草藥熬制的藥水洗澡,我們叫做“洗三”。孩子的婆婆爺爺和爸爸媽媽還得商議着給孩子起一個乳名,孩子的乳名不得和家族裡長輩的乳名相同,如果不知情的情況與長輩同名了,必須得改過來,與長輩同名可是大不敬。孩子出生滿了三天後,孩子的父親要到娘家去報喜,通報孩子的乳名,看看有沒有與這方長輩同名的,必須要提上一隻大紅公雞送給娘家,這寓意着“公雞報曉”(有些家族講究生男送大紅公雞,生女送大紅母雞)。同時,還會商量給孩子操辦滿月酒的事情。滿月酒也叫“打三朝”,就是所有親戚,帶上雞蛋挂面、豬腿大米,以及給新生兒置辦的衣褲,在新生兒的家裡吃三天酒。
如果你夠幸運
臘月或正月來到通江的鄉下
或許還能見到老祖宗留下的原汁原味的婚嫁方式
婚嫁習俗是祖祖輩輩共同遵守的生活模式
是受特殊自然環境與農耕文化影響的産物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
原有的風俗習慣已不适應現在的社會
不見了蹤影
這些,就如同思念一首濃濃巴蜀鄉愁的古詩
那麼根深蒂固,那麼回味無窮
完
作者:劉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