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杉木是皖南山區最主要的速生樹種之一,是皖南山區廣大林農和林業投資者營造速生豐産林的首選樹種。通過對各種地形、立地條件、多種模式造林的調查分析和總結,探索出一套适合皖南山區營造杉木速生豐産的技術要點
關鍵詞:杉木;速生豐産;初值密度;除萌;間伐;主伐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裸子植物,杉科,杉木屬。是我國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樹種,生長快,材質好,在皖南速生豐産林基地大量人工培育。紋理通直,結構均勻,不翹不裂,材質輕韌,強度适中,質量系數高。具香味,材中含有"杉腦",能抗蟲耐腐,加工容易。廣泛用于建築、、器具、造船等各方面。近年雖然小徑材市場低迷,但中、大徑材銷路仍好,今後要培養中大徑材杉木為主。1804年及1844年流入,在英國南方生長良好,視為珍貴的觀賞樹。、德國、荷蘭、、丹麥、等國植物園中均有栽培。
在皖南山區速生豐産林基地,20年的杉木林分平均每公頃活立木蓄積可達150-250立方米,而一些立地條件較好的速生豐産林,甚至可達300立方米,經濟效益明顯。盡管近年來,不少專家學者提出大面積營造純杉木人工林,會導緻土壤退化,肥力衰竭,生态效益脆弱等弊端,但作為營造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速生豐産林,杉木仍然是皖南山區最主要的速生樹種之一,是廣大林農和林業投資者營造速生豐産林的首選樹種。1987年以來,通過七.五豐産林工程、世行貸款造林項目工程、中德合作長江防護林工程造林等一系列造林實踐,結合本單位站辦林場的經營管理,對多種地形、立地條件、多種模式造林的調查分析和總結,探索出一套适合皖南山區杉木速生豐産的技術要點,能充分發揮皖南山區立地條件及小氣候條件,使得速生豐産林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營造林技術,現總結闡述如下。
杉木生長最适宜的氣候條件為:年平均氣溫16~19℃,較喜光,但幼時稍能耐側方蔽蔭。對土壤的要求較高,最适宜肥沃、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主要土類為、,在邊緣地區為黃棕壤、等,以黃壤條件較好。由酸性和中性基岩,特别是由闆岩、、沙頁岩、、花崗岩或由坡積、崩積母質發育來的土壤,隻要富含腐殖質、深厚、濕潤而排水良好,均屬上等土壤條件。從局部地形看,山窪、谷地及陰坡等地方,一般短,濕度大,溫差小,風力弱,土壤深厚肥沃,是杉木生長的最适宜環境;從較大範圍的地形而言,連綿的群山和丘陵與孤山相比,前者氣候較濕潤,土壤也較肥沃,更适合于杉木生長。
2、造林地選擇造林地應根據杉木的生物學特性來選擇。主要有以下要求。
2.1 交通便利
便利的交通方便植被處理,苗木的運輸,幼林的撫育管理,以及成熟林主伐,可以有效降低造林成本。主伐時有利于木材集運,使得經濟效益最大化。盡可能選擇交通方便,臨近公路幹線附近的山場作為造林地。在上述條件無法滿足時,應結合整地,修建林道。
2.2 地形、地貌及土壤
選擇海拔100m-600m,群山連綿的陰坡和半陰坡。坡度不低于15度的低山,由闆岩、、沙頁岩、千枚岩發育形成質地疏松、土層深厚、肥沃、潤濕的壤土及沙壤土最佳。連綿的山體利于濕潤的氣流駐留,形成最适宜杉木生長的小氣候;較大的坡度和疏松的土壤,能使得在濕度較大的環境下杉木根系不被水漬,利于杉木根系生長發育,為杉木速生提供前提。
3、植被處理與整地3.1 植被處理
每年的九月應開始造林地植被處理。主要做法是,全面清除造林地雜灌,清理的雜灌應順山勢均勻排放好,清理的雜灌晾曬15-20天左右即可煉山。煉山應沿着造林地清理幹淨寬度不低于20m防火林道,由山場最高點點火,由上而下緩慢燃燒,即俗稱"坐山火",能夠幹淨徹底的焚燒幹淨山場雜灌,使得土壤更加疏松,同時草木灰能有效增加土壤肥力。
3.2 整地
在皖南山區,隻要坡度在20度以上,由于得天獨厚的土壤條件,整地環節基本可以省略。如花園鄉林業站桃園林場、祠村林場、南安林場均未采取明穴整地而直接栽植,當年造林成活率95%以上,3年後保存率92%以上。而在一些丘陵崗地,土壤粘重闆結,還是需要全墾或塊狀整地。塊狀整地應根據初值密度挖穴,規格40cm*40cm*30cm。
4、種苗選擇及處理應選擇當年生健壯、無凍梢、無病蟲害充分木質化一級壯苗栽植。選擇時一看高度,苗高不低于25cm,且具備1級分枝以上;二看粗度,地經不小于0.45cm;三看硬度,用手抓苗木葉片,要有明顯紮手感;四看色澤,健壯充分木質化的當年生苗木為紫褐色,有凍梢的苗木頂端為枯黃色,葉柄有環狀黑點;五看根系,根系要發達,側根多且濃密。挑選好的苗木起苗後應及時打漿,具體做法是,用較大的容器或現場挖直徑不小于60cm坑,取适量黃壤加水稀釋成較粘稠的泥漿,将苗木根系浸透取出,取出的苗木根系以基本保持原有形态且包裹豐富泥漿為宜,泥漿太稠,根系被緊裹窩根,泥漿太稀,粘附不上根系沒效果。打好泥漿的苗木可選擇陰涼處假植處理,三天栽植不完的苗木需視天氣給假植苗木補水。
5.1初值密度
随着集約化經營的逐步深入,目前皖南杉木造林初值密度普遍提高,一般采取100cm*150cm和100cm*200cm兩種規格造林,即6660株/ha和4995株/ha。初值密度稍大,一可以促使幼林盡快郁閉,減少撫育工作量,節省造林成本;二來能有效促使林木高生長,增大木材幹徑比,提高出材率;三可以縮短間伐年限,使得造林經濟效益最大化。
5.2栽植技術要求
杉木造林把握三個原則,一深二緊三正。一深是指應适度深栽,将根部完全埋進土中,可以有效避免根頸部萌發萌條,二緊是指适度踩實,減少栽植時疏松的土壤水分蒸發,有效提高成活率,栽正能使成活的苗木舒展生長,不需自我調節生長姿态,怠誤生長期。
6、撫育管理俗話說"三分栽,七分管",杉木幼林的撫育管理是營造速生豐産林重要環節,撫育管理的及時得當,能有效促進林分郁閉速生豐産,是營造速生豐産林的關鍵所在。
6.1撫育的時間
杉木幼林的撫育,第一次應選擇在5月底6月初之間,這時候,草灌剛剛出土,還未嚴重幹擾苗木生長,同時也正是苗木坐根成活,吸取養分開始高生長的第一個速生期。第二次撫育應選擇在8月底9月初,這時候第一次撫育被抑制的草灌又開始卷土重來,而經過第一輪生長的苗木正醞釀第二輪生長,這時候的撫育管理正好給苗木提供了一個速生的環境。由于2次撫育較早,10月份山場會出現稀稀落落的草灌,有條件的可以實施第三次撫育,不撫育對幼林也沒有明顯的影響,這些新出的嫩枝,一次重霜就會全部枯萎。
6.2撫育的方式
幼林撫育以鋤頭除草松土撫育為最佳,鋤頭除草松土撫育不僅能根除草灌,有效損傷草灌根莖,延長草灌再次萌發的間隔期,還能松土、透氣、改良土壤,有效促進杉木幼苗生長量。采用刀砍清灌撫育的應盡可能緊貼土面清灌,以延長草灌再次萌發時間,增強撫育管理效果。撫育管護的草灌應均勻覆蓋在杉木幼苗周圍,既能保證苗木周圍土壤濕度,又能增強土壤肥力,便于苗木吸收。
6.3撫育的次數
杉木幼林撫育一般采取2-2-1模式,即第一年2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的模式進行。在苗木生長較差,或者第三年雨水較多,草灌嚴重,亦可采取2-2-2模式撫育,具體視幼林生長狀況及天氣因素等決定。
7、除萌與間伐7.1除萌
杉木有着較強的萌芽力,栽植稍淺或在生長過程中根莖部受傷,就會萌發出大量萌條,萌條生長旺盛,能掠奪幼樹生長有限養分,抑制幼樹生長。因此,在撫育管護過程中,一旦發現萌條,應及時予以清除,清除萌條後應随即對根部覆土,抑制萌條再度萌發。萌條的清除應持續到幼林完全郁閉,郁閉後的林分,由于沒有了強光照射,幼樹萌芽會得到自然控制。
7.2間伐
由于提高了初值密度,為有效提高木材産出率,間伐是速生豐産的必須的環節。一般在8-10年左右,幼林已充分郁閉,林内采光通風條件惡化,自然整枝高度已達4-5m,杉木胸徑也會在8-12cm左右,這時候需進行一次大強度撫育間伐,來改善林分通風、采光條件。
撫育間伐采取機械疏伐,對100cm*150cm初值密度的林分,隔行疏除,間伐強度50%,形成200cm*150cm密度林分,每公頃保留3300株;對100cm*200cm初值密度的林分,隔行隔株疏伐,間伐強度25%,每公頃保留3700株左右。撫育間伐不能一味機械疏伐,應結合林分實際情況,清除病蟲株、生長不良樹木、霸王木等,使得保留木均勻、健壯,林相整齊。強間伐的林分同時做好防強風、防雪壓冰凍災害。
結合撫育間伐,徹底清除林下雜灌,改善林下衛生狀況,确保保留林木的采光透氣,有效預防林分病蟲害的發生,以促進林木速生豐産。
撫育間伐後林分應加強管護,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
8、主伐期的界定杉木速生豐産林的主伐期應根據林分立地條件的不同而不同。一般陰坡、半陰坡立地條件較好的林分以培養大徑材為目的,20年左右的林分,平均樹高16m,平均胸徑18cm即可主伐;陽坡、半陽坡立地條件較差的林分以培養小徑材為主,15-18年左右林分,平均樹高12m,平均胸徑14cm左右即可主伐。
主伐後林分可萌芽更新,在主伐更新時混交30%闊葉樹(楓香、江南桤木、檫樹等落葉闊葉樹最佳)培育二代林,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促進二代林速生豐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