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因為俄烏的事情,大家都喜歡一個詞,叫地緣政治。張口唇亡齒寒,閉口大國博弈,說的是神乎其神。其實在三國時代,曹劉兩家這地緣政治早就玩的很溜了。咱們今天看看曹操和劉備是如何玩地緣政治的。
話說有這麼一個地方,對南方人來說,它絕對是屬于北方的地盤,但從地理位置上又被劃為南方地區,屬于南不南,北不北。跟自己的省會,距離雖然不是很遠,但擱在十幾年前,去一趟省會比去隔壁省城還更費勁,如果有人問你是哪裡人?你要說是某省的,别人用這個省的方言跟你說,你就會陷入尴尬的境地,既不會講也聽不大懂。
這個地方雖然現在隻是一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但在曆史上的地位卻是相當的重要,尤其是在兩漢三國時期,我們中國主體民族的稱呼也是起源于這裡,這個城市就是漢中。
漢中雖然行政上屬于陝西,但在地理結構上又和四川同在一個單元,語言、飲食更偏重四川,它同時與中國北部、南部、西部都能扯上關系。那為什麼會是這樣呢?你打開地圖一看就明白了。
漢中和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中間隔了一個秦嶺。漢中和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呢?中間隔了一個大巴山。你别看都是山。大巴山雖然也不好走,但比起秦嶺來,翻越要容易得多。秦嶺不但險峻,而且東西綿延1500公裡,南北寬一兩百公裡,面積很大,穿越非常困難。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漢中和四川的聯系更緊密,别看漢中在地圖上屬于陝西,實際上就是四川北邊的門戶。站在四川的角度看,如果敵人占據了漢中,就能很容易地翻過大巴山攻擊四川。如果四川占據了漢中,北邊險峻的秦嶺,會成為天然的屏障,阻止敵軍南下。
東漢末年,全國大亂,漢中被張魯乘機占領,張魯是道教創始人張陵的孫子,被奉為第三代天師,張魯割據漢中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
公元215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張魯乘勢歸降,此時的劉備,剛剛占領益州,對漢中這個四川門戶可謂是心急如焚,志在必得。因為劉備知道,沒有了漢中,這四川将無險可守,曹操若是南下,一場大戰将不可避免。
好了,這個時候就是考驗戰略眼光的時候,占不占漢中,對曹操來說是飽不飽的饑餓問題,但對劉備來說,則是活不活的生死問題。
此時,曹操做了一個戰略性的決定,他把張魯一家接到了中原。同時還把漢中的大量民衆也遷移到了關中和洛陽等地,最後,選擇性的撤出了漢中。
放棄唾手可得的漢中,看起來,這曹操簡直是在傻的冒泡。占據漢中,南下攻擊四川,很容易。放棄漢中,隔着個秦嶺,以後再想進攻劉備,那可就難了。曹操這是咋想的?
其實啊,今天我們來看,曹操的這種主動放棄戰略,正顯示出他一等一的戰略大師的眼光。
漢末的戰亂,破壞性非常大。曹魏的實力雖然在三國中最強,但也沒強到哪裡去,尤其是赤壁大戰之後,它還在恢複期。此時如果占據漢中,隻能是給自己增加一個大負擔,比方說,占領了你就得駐軍吧,就得運送糧草吧,這中間可是隔着一個秦嶺啊,萬一劉備打過來,光防守就能把你拖垮。
而放棄漢中,讓劉備去占據。對劉備來說,好像是一塊大蛋糕,但未來翻山越嶺運糧草的活,就落在劉備身上了,如果劉備想依此為據點進攻,這秦嶺必将成為拖垮劉備經濟的一個大包袱。後來的曆史我們也知道了,諸葛亮六出祁山,實際上隻有五次,最終失敗的核心原因就是後勤保障跟不上,生生把蜀漢給拖死了。
對劉備來說,他也沒得選擇,必須占據漢中,否則四川北邊門戶大開,夜不能寐。劉備這次進攻漢中時留下一句話: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男的都去打仗,女的後勤保障,意思就是有多大勁使多大勁,拼了老命也要拿下漢中。
當然,咱們不能因此就說明曹操的戰略水平就比劉備高。為啥?因為劉備沒得選。漢中對曹操是可有可無的問題,對劉備來說就是生死存亡的問題,這是兩個量級不同的答案。
生活中或者生意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類似的問題,一個項目放棄還是繼續,這就需要戰略性的決策思維,很多人之所以最後公司垮了,往往不是輸在現金牛的項目上,而是哪些看起來特别重要,實際上收益有限,且需要耗費大力氣去維護的項目上,比如看似重要的客戶或關系,這種既浪費精力、又浪費時間,同時還會對公司帶來無限消耗的客戶,必要的時候,果斷放棄,就是一種高明的戰略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