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品德與行為習慣,每時每刻都在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作為一名家長,在我看來,要成為一名好學生,不一定要事事争第一,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是關鍵之道。千百年來,中國文化最注重的是什麼?是孝道。那孝道又從何而來呢?自然是從個人道德的修養中而來。一個道德修養良好,懂得孝順父母的孩子,必然出自一個家風嚴謹、充滿關愛的家庭。教育孩子是一門非常重要且漫長的功課,作為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也在不斷反思與提升自我水平,為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家長而努力。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多年來自己對培養孩子的一些看法。
第一點:學會待人接物的禮儀。禮貌是我對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人要學會了“禮”才能懂得“理”,這是很自然的規律。從小我就教育孩子,做人應當敬畏天地,尊敬長輩,心存感恩。生活中,無論孩子在家或是在外,我會經常引導他使用禮貌性的詞語,如:“您好,請問,勞煩,謝謝,辛苦了”。向長輩或者老師請教問題時,盡可能大膽些把自己的疑問和想法說出來,共通探讨交流。良好的口語交際,既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又能增長見聞。日常,在公共地方,或是外出乘坐公交時,遇到年老的長者,孕婦,手抱幼童的阿姨,我們應當教育孩子主動為有需要的人士讓座。尊老愛幼,文明禮讓,是一種傳統美德的體現。
第二點:凡事都要講道理,不随便發脾氣,父母應做孩子最親密的聽衆。俗話說得好: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在不同的家庭中,每個孩子的性格差異也各不相同。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明事理,知錯改,不斷進步,顯然,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通常,孩子在幼兒時期情感都是比較敏感和細膩的,也是孩子性格的主要塑造期。在教育中,若孩子被長期寵溺或遭受批評,冷暴力,缺乏關愛,那麼,他們容易變得情緒混亂,出現自私自利,心口不一;膽小懦弱,斤斤計較,心态消極,叛逆等不良行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及家人在與孩子交流時應多尊重他的意願,我們可以多與孩子交流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事情,以朋友的方式陪他一起玩,一起鬧,适當時提醒他需注意的地方。當孩子與家長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他遇到煩惱和困難,向你尋求幫助時,我們就應該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用心聆聽他的訴說,給他好的建議和幫助他解決問題。當我們給予孩子足夠正确的關愛與安全感時,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是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樹立了良好的心态,再學習各種道理,那就事半功倍了。
第三點: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養成。”孩子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階段,基礎的生活自理已學會,我們應進一步提高他的個人素養,培養更多的好習慣。好習慣的培養有很多,最初給孩子訓練時,設定的目标要明确,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以下我概括了四點好習慣的養成:(1)時間觀念——家長首先要教會孩子看鐘表上的時間。另外給孩子準備一個計時器,如看電視,讀書,玩遊戲等,可以跟孩子制定相應時間,每次讓孩子自己設置好時長,到點了讓他再對照鐘表上的時間加強認知,持之以恒。既能提高孩子的辦事效率,也能避免因過度使用電子産品,造成視力下降或近視。(2)安全意識——家長應教育孩子必須記住父母的電話号碼和報警電話,遇緊急情況應第一時間通知可靠的人;在外拒絕與陌生人交談,過馬路必須注意來往車輛,按信号燈指示走人行橫道,家長乘搭孩子更要以身作則,切不可貪一時之快釀成大錯;孩子在家遇快遞員送貨上門時,應馬上通知家人上前确認,不要貿然開門以防壞人。外出遊玩應事先征求家人同意,家長應清楚了解孩子将何時何地與何人去玩,何時歸家,考慮周全孩子的人身安全方可答允。(3)衛生習慣——正所謂“病從口入”,從小教育孩子餐前便後“勤洗手”,少給孩子吃生冷,油炸食品;進出公共場所或人流密集地佩戴好口罩;每天堅持早睡早起,多做運動,出汗及時更換衣服,合理補充水分,避免晚餐進食過飽造成消化不良,影響健康。(4)責任感與誠信的培養——所謂“人誰無過”,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更何況是孩子。家長在碰到孩子有意或無意犯錯時,先問明實情,教導孩子敢于承認錯誤,知錯就改,彌補過失。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應注意情緒不宜過激,言語不要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當孩子屢教不改時,父母或家人之間應該互相商讨,分析問題内在形成原因,尋求有效解決辦法,給孩子改過的機會和時間。做人必須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看重的就是誠信,我們必須教育孩子,做人要“言而有信”,孩子應當懂得,做事量力而為,三思而後行,答應别人的事情要說到做到,不得故弄玄虛,信口開河。家長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同時,應具備更多的耐性與技巧,積極鼓勵,信任孩子的能力,及時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溝通,使他深刻明白好習慣的養成将對他終身受用。第四點: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閱讀習慣,每天定時檢查作業。孩子上小學後,家長應替孩子準備一個固定學習的地方和專門的學習桌椅。其次,學習環境需要安靜不受幹擾,讓孩子能全神貫注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家長要監督孩子遠離電腦、電視機、手機和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每天要求孩子按時閱讀課文,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理解能力。家長應每天晚上對孩子的作業進行查閱,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能通過孩子的作業觀察到他每天的學習狀态,發現錯漏須立刻糾正。如果發現孩子連續一段時間作業都出現大範圍的錯漏,或者筆記内容馬虎,那就說明孩子可能最近學習狀态欠佳,我們可以跟老師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耐心和孩子溝通,幫助他一起克服困難。
第四點: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閱讀習慣,每天定時檢查作業。孩子上小學後,家長應替孩子準備一個固定學習的地方和專門的學習桌椅。其次,學習環境需要安靜不受幹擾,讓孩子能全神貫注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家長要監督孩子遠離電腦、電視機、手機和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每天要求孩子按時閱讀課文,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理解能力。家長應每天晚上對孩子的作業進行查閱,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能通過孩子的作業觀察到他每天的學習狀态,發現錯漏須立刻糾正。如果發現孩子連續一段時間作業都出現大範圍的錯漏,或者筆記内容馬虎,那就說明孩子可能最近學習狀态欠佳,我們應及時跟老師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耐心和孩子溝通,幫助他一起克服困難。
第五點:樹立文明和諧家風。心理學家阿德勒這樣說過:快樂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一位樂觀,善良,勤勞的母親,會讓孩子的内心充滿愛與安全感,而父親的勇敢、剛毅、沉着,則能讓孩子獨立自信,處事冷靜,勇于克服困難和面對挫折。父母之間要懂得互相尊重,信任和包容對方,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互相指責,或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不是,破壞家庭和諧氛圍,孩子犯錯時,不能過度使用暴力,體罰,羞辱等方法懲罰孩子,這樣會适得其反,對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父母工作再忙,也應盡量抽時間陪伴孩子,經常與孩子談心,關心孩子的喜怒哀樂,确保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孩子會随着年齡的增長發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父母應仔細觀察并耐心地作出指導。溫暖的家庭能使孩子的性格樂觀,身心富足,恭敬孝順,目光更長遠。父母通過從小對孩子的言傳身教,陪伴與關愛,建立一個文明和諧、幸福親密的家庭親子關系。
一個溫馨和諧的家,是每一位大小家庭成員默默付出的勞動成果。我們應該珍惜人之人之間的緣分,與孩子一起努力,肩并肩,手牽手,大踏步地往前走,共創美好未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