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禮
【原文】: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緻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谏而能誡,雖欲無進,得乎哉?小人反是,緻亂,而惡人之非己也;緻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谄谀者親,谏诤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雖欲無滅亡,得乎哉?
譯文:看到善良的行為,感到美好就一定想把它保存在自己身上;看到不好的行為,感到憂懼就一定拿它來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堅定不移地愛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像有災禍一樣似地厭惡自己。所以指出我的缺點而批評又恰當的人,就是我的老師;肯定我,而贊賞又恰當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人。所以君子尊重老師,親近朋友,而極端痛恨那些谄媚自己的賊人。追求好的德行永遠不滿足,受到勸告能夠警惕,這樣即使不想進步,可能嗎?小人則與此相反,自己極其昏亂,卻還憎恨别人指出自己的過失;自己極其無能,卻要别人說自己賢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為像禽獸,卻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惡;對阿谀奉承自己的就親近,對規勸自己改正錯誤的就疏遠,把善良正直的話當作對自己的譏笑,把極端忠誠的行為看成是對自己的戕害,這樣的人即使想不滅亡,可能麼?
【原文】: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谀。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傷良曰讒,害良曰賊。是謂是、非謂非曰直。趣舍無定謂之無常,保利棄義謂之至賊。
譯文:用善良的言行來引導别人的叫做教導,用善良的言行來附和别人的叫做順應;用不良的言行來引導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來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肯定正确的(言行)、否定錯誤的(言行)叫做明智,否定正确的(言行),肯定錯誤的(言行)叫做愚蠢。中傷賢良叫做讒毀,陷害賢良叫做殘害。對的就說對、錯的就說錯叫做正直。偷竊财物叫做盜竊,隐瞞自己的行為叫做欺詐,輕易亂說叫做荒誕,取舍沒有個定規叫做反複無常,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棄義的叫做大賊。
【原文】: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内省而外物輕矣。傳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謂矣。身勞而心安,為之;利少而義多,為之;事亂君而通,不如事窮君而順焉。故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譯文:志向美好就能傲視富貴,把道義看得重就能藐視王公;内心醒明,那麼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書上說:“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所役使。”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身體勞累而心安理得的事,就做它;利益少而道義多的事,就做它;侍奉昏亂的君主而顯貴,不如侍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順行道義。所以優秀的農夫不因為遭到水災旱災就不耕種,優秀的商人不因為虧損而不做買賣,有志操和學問的人不因為貧窮困厄而怠慢道義。
【原文】:夫骥一日而千裡,驽馬十駕則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鼈千裡;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厭其源,開其渎,江河可竭;一進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緻。彼人之才性之相縣也,豈若跛鼈之與六骥足哉?然而跛鼈緻之,六骥不緻,是無他故焉,或為之、或不為爾!
譯文:那駿馬一天能跑千裡,劣馬走十天也就能達到了。所以一步半步地走個不停,瘸了腿的甲魚也能走到千裡之外;堆積泥土不中斷,土山終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開通那溝渠,那麼長江黃河也會枯竭;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後退,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就是六匹駿馬拉車也不能到達目的地。各人的資質懸殊,哪會像瘸了腿的甲魚和六匹駿馬之間那樣大呢?然而,瘸了腿的甲魚能夠到達,六匹駿馬卻不能到達,這沒有其他的緣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罷了!
【原文】:道雖迩,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其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遠矣。
譯文: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達;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閑蕩的時間很多的人,他們即使能超出别人,也決不會很遠的。
圖文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