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節和農曆三月三是同一天有人認為這樣的日子“不吉利”,一些農村家庭開始購買紅布和桃罐頭“逃避晦氣”,而民俗專家表示,這樣的“兩節相遇”隻是一種巧合,完全是正常現象,沒有“避災沖喜”的必要。
2、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3、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4、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将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