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家庭檔案的重要性和一些做法
劉維嘉
在人們的家庭生活中,會積累許多照片錄像、書籍雜志、手稿書稿、書畫作品、榮譽獎品、郵品信件、通訊名錄、族譜宗譜、體檢報告、各類證件、各類玩具等等。一般情況下,都是随手放進櫃子裡、抽屜内或箱子裡,往往造成這些物品存放比較雜亂,一旦使用的時候尋找起來很不方便,有些很可能會被遺忘,而且也不易長久保存。
幾十年來,工作關系,讓我加深了對檔案工作的認識,檔案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伴生物,不僅具有曆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參考價值,而且具有獨特的、重要的、廣泛的應用作用。
檔案的分類有很多,涉及到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工作人員在檔案編制過程中,運用了系統工程的原理,特别是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有序性、開放性的原理。
由此我聯想到建立家庭檔案這個問題,每個家庭都是社會的細胞,家裡的各類物品也應當進行歸類,建立檔案,既可以為家庭成員和親友服務,還可以為社會建設服務。于是,我參照檔案管理的方法,每年重點對家裡的照片、書籍雜志等八個方面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大部分都用檔案盒、書櫃、書架存放,并在檔案盒注明物品的名稱、年度等,其他的也按類别分類集中存放。
家庭檔案的整理、歸檔和工作檔案管理類似,但沒有那樣複雜細緻。定期對家裡的物品進行分類歸檔并非為了歸檔而歸檔,而是讓這些檔案資料實現管理規範化、科學化,便于查找,更好地使用。
在實踐中,我積累了一些家庭檔案整理歸檔的經驗,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範圍和内容。
一、照片的歸檔
家裡的照片有黑白的、彩色的,大大小小的,還有許多底片。對這些照片,我采取了電腦保存和實物保存兩種方法,分别建立了檔案。
一是在電腦保存方面,對于電子版照片按照年度保存,并标明年度。然後給每一年度的照片分别建立文件夾,注明照片名稱及拍攝時間,裡面還要分别建立小文件夾,再分成若幹小類别,也要注明名稱。對于照片電子檔案,除了在電腦建檔保存之外,還備份到兩個硬盤中。
二是對過去用膠卷拍的照片,用掃描儀掃描存檔。掃描時文檔類型采用照片模式,然後分别歸類存檔。
三是在實物照片和底片保存方面,采用相冊和檔案盒保存,并注明這些照片的類别,比如1979年9月21日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突擊隊代表的合影;通州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合影(通州區人大常委會第二屆至第五屆);我在通縣三中的初中畢業合影、參加市區有關會議的代表團集體合影;還有家庭照片、與親友合影、孩子成長照片、各類老照片、旅遊照片、工作照片、書刊照片、散文獎項或文學筆會照片等等。
二、書籍雜志的歸檔
我喜歡書籍雜志,這些書籍雜志主要來自訂閱、購買和文友贈送,還有一些是工作中有關單位和部門發的,大緻有各類志書、史書和年鑒,各類文學刊物和書籍,勵志和為人處世方面的書,頌揚革命烈士的書,各類工具書,烹饪和保健方面的書等等。
在這些書籍雜志歸檔和保存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分類歸檔。
一是各類志書史書和年鑒的保存。這些年陸續保存了《通州文化志》《通州文物志》《通縣衛生志》《中國共産黨北京市組織史資料(通州卷1987-2010)》《中國共産黨北京市通縣(通州區)組織史資料》《北京百科全書(通州卷)》《中國殘疾人事業年鑒(1949-1993)》《北京市殘疾人政策彙編(2013年版)》《英秀堂譚》《中華勞模大典》《生命點燃聖火》等等。還有全國和北京市開展的第一次、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彙編等等。這些書籍全部集中存放在書櫃中。此外還保存了通州區(通縣)政協編輯的《文史選刊》和《通州文史》。這些書籍為我寫紀實文學方面的文章提供了很多便利,包括紀實散文集《滋味兒》内的很多文章。
二是各類文學書籍的保存。對于自己收藏的文學書籍,都按類别存放在書櫃中,主要有《中國散文大系》《北京大運河的浪花》《美哉天下•中國旅遊散文優秀作品選》等文集,在這些文集中有收錄自己作品的文學書籍;有全國各地的學者、博導和文友簽字贈送給我的書籍;通州文聯編印的運河文庫叢書;自己購買的中外作家的名著和文學論述文集等等。這些書籍都按類别存放在書櫃的各層。對于個人特别喜愛的文學書籍和文學理論書籍,不定期選擇一部分放在床前的桌子上,方便每晚看書的時候閱讀。這些書還要定期更換和補充,不斷擴大閱讀的範圍,汲取更多的營養,方便自己創作。
三是各類文學刊物的保存。幾十年來,我每年都要訂閱近一些散文期刊,如果都保存,家裡實在沒地方存放,隻能保存刊登自己作品的期刊,因此,我就把這些期刊裝入檔案盒按年度保存,存放在書櫃或者書架上。其他的期刊并沒有當做廢品賣掉,而是陸續捐給了一些學校和社區圖書室,讓這些期刊繼續實現它們的閱讀價值。
四是擔任區政協委員、人大代表證件的保存。40年來,自己連續擔任通州區政協委員和通州區人大代表,在此期間,保存了通州區(通縣)政協頒發的擔任政協委員(共六屆)的聘請書、當選通州區人大代表(共四屆)的代表通知書和代表證。此外還有擔任北京市團七大代表等照片和文件。
五是各類工具書的保存。這些年來,自己保存了不少工具書,其中有《北京話詞典》《京郊方言》《北京三百六十行》等書;還有調查研究、公文寫作、新聞采訪、新聞攝影、散文寫作等方面的工具書,也都在書櫃中集中保存。
六是在書籍的保存方面,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将自己的著作、合著及收藏的書刊捐給檔案館、圖書館、學校、社區,讓這些書籍發揮它的閱讀和存史作用。因為,這些書籍記錄了社會發展的某個片段,某個點,具有時代痕迹。
還有其他方面的書籍,因為數量都不多,比較零散,就采取分類的方法在書櫃或者書架依次存放。
三、手稿書稿的歸檔
近年來,自己陸續著有《水墨隘江村》等三部散文集,還有大量的作品電子和紙質文稿。對于這些文稿,一方面在電腦上按照年度建立了電子文檔,在這些電子文檔中又按類别分成若幹小文檔,其中主要有個人散文作品、散文理論和範文彙編、個人創作簡介、參加文學頒獎和筆會投稿、年度日志、給文學刊物投稿記錄等等,在這些小文檔中,還要再建立若幹文檔。比如,自2008年以來,我每年都要建立文學日志,在文學日志中,主要記錄了個人作品發表情況(作品名稱、發表的刊物、發表的時間和期數等)、獲獎情況、參加筆會情況、加入作協或文學學會組織情況、個人文集和作品合集出版情況等等。另一方面陸續建立了紙質檔案,把自己的紙質書稿和文稿裝入檔案盒中保存,并分别注明名稱和年月。
四、書畫作品的歸檔
這些年,我結識了書畫界的不少前輩、老師和朋友,他們送給我的書畫作品不可能全部裝裱并挂到屋裡的牆上。因此,除了裝裱後挂在牆上的作品,我把其他書畫作品放在櫃子裡保存。對這些書畫作品,我還寫了清單,寫明了作者的姓名和身份,便于更好地保存和查找。
五、榮譽獎品的歸檔
自上初中和參加工作以來,自己獲得了不少榮譽證書、獎狀、獎章、獎杯和獎牌,主要有在通縣三中上學和在工廠上班時獲得的獎狀;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北京市新長征突擊手獎狀和獎章,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獎章和榮譽證書;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大衆文學學會等各級文學藝術團體頒發的獲獎證書、獎杯等。這些不僅記錄了自己走過的路程和取得的進步,非常珍貴,而且具有時代的印痕,應當很好地保存。我的辦法是,對于獎狀、證書,能裝入檔案盒就裝入檔案盒并注明其種類,裝不下的就集中存放在書櫃裡。對于獎杯和獎牌,都擺放在書櫃中。與此同時,我還把獎狀和榮譽證書掃描後分類存檔。
六、各類郵品信件、紀念冊的歸檔
自己雖然不是集郵愛好者,每年要定期購買各類郵品。但是,自己喜歡保存首日封、明信片、紀念冊和郵冊。我所保存的那些首日封,都是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以來的五次代表大會的首日封,很有獨特的收藏價值。還有參加2008年殘奧會、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發的紀念冊以及組織上給我的生日賀卡,學者、作家寄給我的賀年卡,還有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勞動模範協會每年給我寄來的生日賀卡,這些我都裝入檔案盒保存着。對于自己購買的各類郵冊,也都集中在書櫃裡保存。
七、體檢報告的歸檔
每個家庭成員的一生中都要進行無數次體檢,不論是單位組織的,還是自費的,每次體檢都會得到體檢報告,這些體檢報告記錄了自己和家庭成員身體健康發生變化的情況,也是科學防病和治病,保護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康的重要參考依據,應當很好地保存。我的辦法是把這些體檢報告按年度依次裝入檔案盒,注明檔案類别,然後放到書櫃中保存。
一次體檢做B超後,自己有一項指标不好,就去醫院看大夫。大夫詢問了我的症狀,他讓我做了相關指标檢查,然後看了我五年來的體檢報告,告訴我這項指标沒事,以後可以每年查一次。聽了他的話,我心裡才踏實了。
八、各類證件的歸檔
人的一生中,可能要獲得許多證件,包括畢業證、結業證、會員證、代表證、出席證、休養證、收藏證、車證、出入證、邊防證、捐獻證、參觀證等等,這些證件雖然很小,但是意義很大,也應當很好地保存。對于這些證件,我都存放在檔案盒内,然後放到書櫃中保存。
九、給部分檔案找歸宿
自從擔任通州區政協文史委特邀委員以來,包括給《北京紀事》《通州時訊》等刊物撰稿,編輯自己帶有紀實性質的散文集《滋味兒》,我越來越認識到史料的珍貴性,更加認識到檔案保存的重要性。
對自己而言,已經退休多年,過去保存的一些檔案,如果繼續留在我的身邊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不可能跟随我一輩子。因為這些東西有濃厚的時代特征,具有史料價值,自己有責任讓它們回歸到自己的崗位,繼續完成它們的使命。
這些年來我主要做了這麼一些事情。
一是把我的散文集《永年花糕》《運河畔抒懷》《水墨隘江村》《滋味兒》先後捐給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通州圖書館等。
二是把有關書籍、文學刊物和自己的散文集整理後分别捐給通州圖書館、通州區民族小學等中小學校、玉橋東裡等六個社區和多家實體書店。
三是把一些物品捐給通州區檔案館。其中有:自己獲得的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證書和獎章;1979年9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大廳接見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突擊隊代表的長幅照片;擔任通州區(縣)政協委員的聘請書(共六屆)、當選通州區人大代表的代表(共四屆)通知書和代表證等等;散文集《滋味兒》等;1973年12月通縣三中七三屆三九班畢業合影及其老師和同學名單、1977年2月通縣工業局代表團參加通縣青年學大寨會議代表合影及名單、1982年6月通州代表出席北京市團七大代表合影及名單。
通州區檔案館與我簽訂了《檔案捐贈協議書》,并附有《通州區檔案館征集劉維嘉捐贈物品清單》,還給我發了捐贈證書。
總之,建立家庭檔案,涉及的範圍還有很多。建立家庭檔案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目前,我現存的家庭檔案,除了平時查閱和使用外,将來年老了,行動不便了,再來翻閱和查看,那将是一件非常快樂和享受的事情,同時還會讓你充滿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2016年1月18日
2022年6月修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